六大茶类分类法是由著名茶学专家陈椽教授提出的一种分类方法,主要是从茶叶品质系统性和制法系统性来划分的,目前这种划分方法已经得到非常广泛认可和应用了。
六大茶类的涵盖内容非常广泛,产地,树种,制作工艺等等还有更多的内容。这篇文章主要针对初入茶学的朋友,所以接下来,怎么简单,我怎么聊,因为聊的太复杂,反而是一种障碍。
六大茶类分类
绿红黑白青黄,首先按照这样的顺序把茶类的名称记下来。都是有对比性的颜色,比较好记忆。六大茶类主要是按照制作方式来划分的。(简单的说就是,无论是哪里产的,无论是什么树种,只要是按照对应的制作方式,就是对应的茶)
绿茶:
绿茶制法的基本工序为杀青、做形(包括揉捻)和干燥,其关键工序是杀青,(我们要记住每一类茶的关键工序)这也是分类的最基本依据。
具体分为:
炒青绿茶:碧螺春,西湖龙井,信阳毛尖,庐山云雾等
烘青绿茶: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
晒青绿茶:滇青,川青,陕青等
蒸青绿茶:恩施玉露,日本眉茶,印度秀眉
窨花绿茶:茉莉花茶等
蒸压绿茶:普洱方茶,沱茶
红茶
红茶制法的基本工序为萎凋、揉捻(揉切)、发酵和干燥,其关键工序是发酵。
小种红茶:正山小种,坦洋小种,政和小种
工夫红茶:祁门功夫,坦洋功夫,金毫,金俊眉
红碎茶:碎白毫,碎末
小种红茶和功夫红茶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制作工艺。
小种红茶的制作工艺是:萎凋、揉捻、发酵、过红锅、复揉、烟熏、焙火。其中过红锅是小种红茶特有的工序,可以彻底散发青草气,提高香气,增加绵甜滋味。
传统工夫红茶的制作工艺是: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筛分、风选、拣剔、复火、拼装。它最大的特点是干燥后再次精制,筛分拣剔。
黑茶
黑茶加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鲜叶经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初制后,再经筛分和蒸压;另一种是以毛茶为原料进行干坯渥堆做色,再经筛分和蒸压。黑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是渥堆。
湿坯渥堆:黑砖茶,茯砖茶
干坯渥堆:普洱散茶,沱茶,安化茯砖茶,四川六堡茶,七子饼茶等
普洱茶的分类一直是比较受争议的,按照目前关于普洱茶的国家标准,用当年原料加工的普洱生茶或熟茶,在六大茶类分类体系中找到定位相对比较容易,但是考虑到普洱茶(生茶)的后续陈化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在六大茶类体系中的定位可能会发生变化,甚至是不容易定位。 从日常喝茶的角度,我们不必纠结“普洱茶到底属于六大茶类中的哪类茶”,从普洱茶的品质特征去多多了解就更好了。
白茶
白茶制法的基本工序为萎凋与干燥,其关键工序是萎凋。萎凋可分为全萎凋和半萎凋。
白毫银针 :福鼎大白、大毫的一颗芽头
白牡丹:福鼎大白、大毫的一芽一叶
寿眉:福鼎大白、大毫的一片叶子或者两片叶子。
贡眉:小菜茶树种,一片叶子或者两片叶子,略带一点芽头。
这里没有按照教科书中全萎凋与半萎凋去分 ,因为白毫银针和白牡丹被归类全萎凋,但是和非常有经验以及长期在生产一线的制茶师父,聊到这个话题的时候,他是这样说:“如果从萎凋的时间与失水程度来划分,福鼎白毫银针和白牡丹可以归到半萎凋。“所以这里和教科书完全不同。索性按照业界认可的,也是茶友们好理解的的方式来划分一下: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记住这四类,基本也就认识白茶了。
青茶(乌龙茶)
青茶制法的基本工序为萎凋、做青、炒青与揉捻、干燥,其关键工序是做青。以下按照地域来分类:
闽北乌龙茶:武夷岩茶-大红袍,肉桂,水仙等。
闽南乌龙茶:铁观音、奇兰等
广东乌龙茶:凤凰单丛、凤凰水仙等
台湾乌龙茶:冻顶乌龙、文山包种等
黄茶
黄茶制法的基本工序为杀青、做形(包括揉捻)、闷黄和干燥,其关键工序是闷黄。根据闷黄先后和时间长短,可分为湿坯闷黄和干坯闷黄。
湿坯闷黄:蒙顶黄芽,大叶青,台湾黄茶等
干坯闷黄:君山银针,霍山黄芽等
六大茶类关键工序的关键词:绿茶-杀青,红茶-发酵,黑茶-渥堆,白茶-萎凋,青茶-做青,黄茶-闷黄。
以上内容,不是所有都按照教科书,但也遵从了教科书的基本宗旨,
六大茶类分类法的核心依据是茶叶品质系统性和制法的系统性,而不是其它。所以,如果有时候遇到其它标准的分类和命名的茶叶,与六大茶类不能对应,也不需要奇怪,因为标准不同,结果可能有差异。
教科书的分类是按照一种基本规律,但是未必能包括现实生产过程的所有情况,尤其是在茶的外形与制作中的力道上变数也很多。即使是同样的工艺流程,不同制茶师父也可能在某个环节或多个环节上形成自己细微或较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