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介绍了宋代点茶法,相信大家对点茶的操作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其实,宋人不仅嗜茶,还喜欢在饮茶时玩些“趣味游戏”,比如“斗茶”和“茶百戏”。斗茶“斗茶”又叫“茗战”。据文献记载,斗茶起源于唐代,最初“斗”的仅是茶品的质量。到了宋代,斗茶胜负的判定标准有所调整,主要有以下三点:01茶质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记载:“天下之士厉志清白,竞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校箧笥...
查看全文 >
你们平时做客时遇到主人泡茶我们总需要一些礼仪表达谢意,不然别人倒茶你啥也不干,总感觉缺点什么而这礼仪也正是我们礼仪之邦待客之道的体现大家可以记一个必备的叩手礼避免在桌上胡乱戳叩手礼或叫“叩指礼”以“手”代“首”,同音所以用叩手礼表示感谢。晚辈向长辈的礼节,五指并拢成拳,拳心向下,五个手指同时敲击桌面,一般敲三下即可。二、平辈之间的礼节,食指中指并拢,敲击桌面,敲三下表示尊重。三、长辈向晚辈的礼节,...
查看全文 >
南宋的龙图阁学士王十朋嗜好饮茶,也喜欢行茶令,“余归,与诸子讲茶令,每会茶,指一物为题,各举故事,不通者罚。”他在诗中写道:“搜我肺肠著茶令”。茶令是要动脑筋的,是一种高级的文字游戏。李清照也是茶令爱好者,她还经常与丈夫赵明诚品茶行令,这成为她终生难忘的记忆。李鸣 李清照相南渡后,她在《金石录》中写道:“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
查看全文 >
点击标题下的“紫砂茶器与茶文化知识”一键订阅关注斗茶是一种古代时期比较流行的休闲文化活动,据说最早是源于福建的建州地区,在唐代被人们称为“茗战”,到了宋代之后称为“斗茶”。斗茶,顾名思义,即对茶的优劣进行一番品评排序。在宋代,点茶,与“焚香、挂画、插花”并称为“四艺”。斗茶的场所,多选在有规模的茶叶店,前后二进,前厅阔大,为店面;后厅狭小,兼有厨房,便于煮茶。当然,一些街坊、工友好此道者,几个人小...
查看全文 >
学茶是一种使命!水流清影通茗灶,风递幽香入茶筵。宁静致远,方得始终,我是林方致。一阵热风吹过,油菜花被吹成荚果累累的成熟模样;小麦开始由青转黄,颗粒分明;桑葚缀满枝头,紫红色的汁液,手指和唇舌都被沾染。水池边,稻田里,蛙声渐起,如同游击队一般,东一声响,西一声响,驻足四野,又什么都没有瞧见。那一瞬间,便知晓盛夏将要来临,从而沉浸在新生与成熟的欢愉中。斗指甲为小满,万物到此时,已经是小得盈满。小满,...
查看全文 >
一水茶汤中,包含了行茶者一生的过往。我们常说“茶如人生”,这话虽对,却没有推敲。话说百遍,便落了俗套。其实茶中的人生,并非熙熙攘攘的芸芸众生,而是行茶者当下心境的真实写照。一言一行,发乎本心,达于肢体。茶汤所映照的心绪,也由此而来。茶有很多种泡法。定点高冲,力度大则香气高扬,恰似人的春风得意;定点低斟,力度小则汤感醇厚,便如人的内敛平和。所以,不同的手法会适合不同的茶品。岩茶高扬,适合定点高冲;熟...
查看全文 >
南朝《三礼义宗》载:(冬至)有三义:一者阴极之至,二者阳气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谓之冬至也。”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载敬堂集》载:“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淮南子》记:“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
查看全文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写到大雪节气“ 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很大,范围也广,故名大雪。大雪是相对小雪节气而言,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更大,而不是指降雪量一定很大,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黄帝内经》:“冬三月,此谓闭藏。”俗话说:“冬令进补,春天打虎。”道出了冬天进补的重要性,大雪是寒季,要做好内在阳气的保养和封藏工作。从中医...
查看全文 >
从建立和静茶修学堂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提出了“日日行茶,时时修持”的茶修理念,作为共修的“把手”。日日行茶,是让自己养成一种习惯,获得一份身心修炼的依托,也是让兴趣既可聚焦又可发散的索引。日行一茶,从泡好和喝懂物质的茶开始,到对当下所发生的一切做归纳和整理、修正和安顿, 一杯茶成了真实不虚的载体。如果日行一茶后能写下行茶笔记,从视觉、嗅觉、味觉 到心觉再次梳理一杯茶中获得的真实感悟,那在日行一茶的践...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