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介绍了宋代点茶法,相信大家对点茶的操作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其实,宋人不仅嗜茶,还喜欢在饮茶时玩些“趣味游戏”,比如“斗茶”和“茶百戏”。
斗茶
“斗茶”又叫“茗战”。
据文献记载,斗茶起源于唐代,最初“斗”的仅是茶品的质量。
到了宋代,斗茶胜负的判定标准有所调整,主要有以下三点:
01
茶质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记载:“天下之士厉志清白,竞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校箧笥之精,争鉴裁之妙。”
《柳荫斗茶图》
02
茶色
蔡襄在《茶录》中写道:“黄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鲜明,故建安人斗试,以青白胜黄白。”
《大观茶论》中也写道:“点茶之色以纯白为上,真青白为次,灰白次之,黄白又次之。”
由此可知,斗茶贵白。
《斗浆图》
03
点茶技艺
点茶法是先将茶碾成细末,置于盏中,用沸水点冲,注水调膏,边注边以茶筅击拂,使茶汤表面出现雪乳汤花。
点茶操作完成后,如果汤花沫饽紧贴盏面、盏沿,不现水痕,这种情况就称为“咬盏”。
如果汤花沫饽与茶水分开,没有咬住盏面、盏沿,这种情况则称为“云脚散”。
也就是说,在斗茶过程中,哪一方先出现水痕,便为输家。
蔡襄《茶录》中也记载过:“视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者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
《斗茶图轴》
茶百戏
茶百戏,又名分茶。
当点茶出现沫饽时,在汤花表面勾画出文字和图画,因此又叫做“水丹青”。
茶百戏受到宋徽宗和文人雅士的推崇,所以在宋代非常流行。
许多文人都在诗词中提到过。
比如,李清照在《转凋满庭芳·芳草池塘》中写过“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写道:“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文会图》局部
“斗茶”和“茶百戏”的流行,归根结底源于宋代对茶文化的推崇。
如果你也热爱中国茶文化,下次喝茶的时候,不妨也和朋友一起来“斗”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