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宋朝“积贫积弱”,让异族轮流欺负,没打过胜仗,但大宋人民的生活质量,可以吊打汉唐元明清。
因为经济繁荣,政治宽松,在宋朝,享乐盛行,士大夫阶层自有风雅的玩法,平民也有种种廉宜的乐子。
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许多就是在宋朝定下来的。包括一日三餐制、合食制,就是说,你能吃上一天三顿饭,都得感谢宋朝。
1、看展搭“计程马”,点茶拉花,宋代士大夫的风雅生活!
最早的大型艺展,可以追溯到一千年前的北宋。即皇家图书馆的“曝书会”——大热天把藏书搬出来晒,以防霉变生虫。曝书期间,许多珍藏的书画作品始得见天日。
自神宗朝起,曝书会成为“馆阁惯例”,朝廷允许非馆阁成员观看曝晒的字画、图书,于是成了文人士大夫们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会。苏轼便是在曝书会上欣赏到王羲之的《十七帖》,赋诗表达欣悦之情,“三馆曝书防蠢毁,得见《来禽》与《青李》。”
宋人十八学士图轴
怎么前去看展呢?可以租轿,也有马匹租赁,或者选择租牛车、驴车,尤其是在汴梁这样的大都会,打理经营出租马匹业务的门市很多,打“马的”、“轿的”就像咱们今天打滴滴一样的方便。
《清明上河图》 宋 张择端
看完展,皇帝还会招待文士大臣们吃瓜果喝茶。宋朝喝茶那可是世界第一,足足有7道程序。日本的抹茶红遍中国大陆,但这种抹茶最早源于宋朝的“点茶”,也叫末茶。
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各种茶具,其中有茶瓶、茶碗、茶托、茶炉等,还有正在忙碌备茶的僮仆。
这是一个正在点茶的茶席,桌上置黑色盏托、青瓷茶盏,方形火盆中有汤瓶等茶器。一名侍者正从茶罐中取茶粉置茶盏,准备接下来的点茶。这是宋朝文人雅士别致的娱乐生活,也体现了宋人生活的精致感、仪式感。
点茶之后会有分茶,也就是宋朝的“拉花”,但和今天的咖啡拉花不太一样,它是利用茶末与开水的反应,在茶碗中冲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图案,拉花的图案也是特别丰富。
《文会图》北宋
2、《清明上河图》中有100多栋楼宇,45家是餐饮店铺
美国《生活杂志》评选出一千年来影响人们生活最深远的100件大事,宋朝的饭馆排名第56位。吃什么、怎么吃、在哪吃、用什么吃,宋朝人非常讲究。
我们中餐的精华——煎炒烹炸,这四种烹饪手法都是在宋朝开始普及的。主食品种也在宋朝趋于完备,如面条在宋朝叫做汤饼,馄饨叫做馉饳,馒头叫做蒸饼。
宋朝餐饮业极发达,描绘北宋都城汴梁的《清明上河图》,画有100多栋楼宇,其中45家是餐饮店,家家都有店名。其中有“米其林”高档餐厅,也有普通消费的家常菜小馆。
这家“孙羊正店”可是一家米其林餐厅,为什么说这家店高档呢,首先装修很豪华,其次看到门口“正店”两个字了吗?秘密就在这里。
北宋实行酒水专卖,只有少数店铺能够获得朝廷的特许酿酒权,这些店铺就叫正店,整个汴京城里也只有72家。
上图就是一家做普通家常菜的小餐馆。宋朝餐馆生意兴隆,除了商贸活动频繁,人民有钱外,还因为宋朝人每天不再只吃两餐,开始吃三餐了,没错,我们今天的三餐制是从宋朝流行起来的。
在宋以前,基本是早晚两餐制,人民没有吃三顿饭的概念。英国人是从十八世纪才有了lunch午餐的概念,日本人吃三餐的历史才不过上百年,而宋朝率先领着中国人吃了一千多年的三餐。
吃上三餐的宋朝人还有了菜系的划分:南食、北食和川饭。川饭就是川菜,但北宋时的川菜是没有辣椒的,辣椒明朝才从美洲引进中国,清朝才成为餐桌上的常见调料。
3、感谢宋朝,让我和爸妈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
三国•魏/西晋(公元220年--316年)的宴饮画像砖
春秋战国及更早期,人们吃饭都是席地而坐,食物放在低矮食案或身边的地上,每人一份各吃各的(上图),这叫分食制。
《韩熙载夜宴图》南唐 顾闳中
到了五代的南唐,可以从《韩熙载夜宴图》发现,韩熙载和几位士大夫面前各摆放了桌子,上面有果品佳肴,这说明分食制在五代十国仍在流行。
直到北宋,才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饭局”,因为保留至今的合食制是从宋代流行起来的(下图)。
《清明上河图》北宋 张择端
可以看到,宋朝人民的饭局和今天无甚区别,大家坐在一张桌子上搓饭,高桌大椅,推杯换盏,酒酣耳热,打成一片。想象一下,要不是宋朝建立了合食制,可能大家今天一起吃个饭谈个事儿,还得各据一端,隔着两张桌子说话,冷冷清清凄凄切切,这样的饭局氛围,只适合吃冰凉的日本料理,火锅都流行不起来。
除了饭局,街市上还有外卖员穿梭往来,《清明上河图》上就画有一个伙计端着热腾腾的菜品,急匆匆送去顾客处。宋朝的外卖服务丝毫不比今天落后,无论是叫菜还是治办酒席,都有专人承接。
4、保质期只有三天的荔枝,卖到伊朗依然新鲜
《清明上河图》中有店铺挂着“香饮子”招牌,这是宋朝人最爱喝的下午茶品种,市民用各种新鲜的水果来做香饮子,味道甘甜,其中以荔枝味饮子销量最佳。
在唐朝,即使贵妃想吃到新鲜荔枝也并非易事,之所以汴梁市民能吃到产自岭南的荔枝,得益于宋代发达的水路交通,那时候已经出现了体型高大的船只。
仔细观察《清明上河图》会发现,图中的船只都有一根人字桅杆,过桥或者风力过大时,可以把桅杆放下来,而且是机械操作——绞盘,这是当时的高科技。高丽的商船没有这个,就容易被疾风吹倒。
此外宋朝的船还有平衡舵——欧洲直到18世纪才出现类似的技术。领先的造船技术以及指南针的应用,使宋朝可以做远洋贸易,把荔枝从中国卖到伊朗、高丽、日本。
荔枝保质期短,三五天便会腐烂,但宋朝商人有本事把荔枝从泉州卖到伊朗,运输二十天不变质。
荔枝摘下时只有六分熟,把荔枝装于器皿中,覆上荔枝叶,叶上再覆土,然后把器皿封住,让荔枝在里面闷熟,待22天后抵达目的地,刚好全熟。运输途中为了防止变质,气密舱内放着冰块,保持温度2-4度,湿度维持在90%,当时的商业行为太厉害了!
5、全世界唯一一条没有蚊子的街道
就像现代人涂抹香水,在宋朝,沉香、檀香、麝香、龙涎香,都是当时贵族士大夫的必备行头。宋徽宗时,蔡京招待客人,动辄焚香数十两,香云满座,宾客衣物熏染浓香,可数日不散。
除了香熏,香药还用于宋人生活各个方面,如饮食、保健、沐浴、化妆、祭祀、婚娶、宴会等。香药需求旺盛,产业发达,汴梁城中的马行街有很多香料铺,当时取消宵禁,晚上灯火通明,香料街的膏油香氛太盛,蚊子给熏得无影无踪,这条街因此被称作全世界唯一没有蚊子的地方。
下图的店铺写着“刘家上色沉檀拣香”,便是一家典型的香料铺,售卖沉香和檀香。
除了香料铺,宋代还有一种职业称为香婆,即卖香的流动小贩,在客栈餐馆寻找顾客,付点小钱就可点香品闻,为衣冠沾染芳馥之气。
香药如此盛行,以致官府设立了专门掌管香药服务的机构——“香药局”。
宋朝虽军事力量薄弱,但纵观历史,他开创的是一个在文化、思想、农业、科技、经济、制度,方方面面都领先于世界,富甲全球的时代。
他的美学直至今日都是潮流,他的文明、科技辐射于多个国家。上至文人士大夫下至平民百姓,都可以过得悠闲潇洒,他们比现代的人更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