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茶,是一门技术活。
而大多数制茶的人,都对自己的技术很有信心。
以至于制茶工艺圈子里,常有很多独孤求败,觉得:别人的工艺,都存在美中不足。自己的工艺,才是生茶工艺之正宗。
- 01 -
工艺,独孤求败
一位自称普洱茶界新工艺师的茶友来找老杨,一起探讨普洱茶的工艺。
给制茶师泡了一泡冰岛坝歪的单株,他端起茶杯就觉得:这位先生一定会指出工艺的不足的。不然,怎么证明自己是专业的呢。
果不其然,喝了一杯,他就说:你这个茶,采用的是高温快炒的方式制的,工艺还马马虎虎,毕竟,杀青匀透了,但不好,比起我们创新研发的新工艺,可是差远了。我新研发的工艺,放眼中国茶界,都是数一数二的。
听到这里,只能感慨:
好在制冰岛坝歪的制茶师不在场,不然,两个制茶师非得当场就骂起来:我的工艺,在勐库都是数一数二的,你居然质疑我,你制的茶很高级?拿出来喝喝。
然后,互相找茬。
制茶的人,大多觉得:自己的工艺,才是普洱茶生茶的代表,越陈越香的典范。
- 02 -
新工艺,老配方
制茶师说自己工艺的时候,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仿佛20多岁的老杨,在工艺混乱的茶圈,能遇到他的指引,是三生有幸似的。
茶师得意地说:你这种高温快炒的方式做的茶,不能越陈越香的。只有采用低温长炒的方式,做出来的茶才香甜,才能越陈越香。
老杨质疑地说:一些临沧的古树茶,放了7/8年,现在转化非常好。
茶师顿时绷着脸,有些愤愤地说:你连制茶都不会,我制茶13年,我是在以前的经验上,进行的创新。
老杨赶紧认怂,要是杠起来,场面会很尴尬,给他倒上一杯茶,让他消消火。
制茶师喝了一杯,继续说:你这个茶,不够甜。
老杨点点头:2020年的茶,才放了2年。制茶的时候,有人想在杀青之后,把茶叶焖一下,这种方式能提高茶的甜度。但是,我不让他们这么做。还是坚持以前的工艺。
制茶师摇摇头:你还年轻,就已经落伍啦。用我们的新工艺制出来的茶,哪怕中小树,香气很高,茶汤很滑,而且甜度很高,可以说,100块一斤的鲜叶收进来,我可以制出冰岛老寨的水平。
说完,茶师还特别强调:因为我的工艺,周围很多人都说我是没有被认证的制茶大师。
这话听得老杨瑟瑟发抖,忙问:这些工艺的具体步骤能不能透露点。
大师一脸嫌弃,虽然嘴上无言,分明就是在说:你小子怎么这么不知天高地厚,敢问我这么机密的事。
大师终于惊讶中略显淡定地说了句:这是以后只能传给关门弟子的秘密,不能说的。
老杨点点头:听说,易武那边有人做这种茶,一开始用红茶工艺、随后用黄茶的焖黄工艺,最后再用炒青工艺,做出来的新茶很好喝。我自己也买了一些,但第二年香味就减弱了。
大师顿时清清嗓子:我的工艺,又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既有新茶的香滑甜,也能够越陈越香。
老杨赶紧给他竖起大拇指,夸赞到:如果真有这种本事,确实厉害。
话锋一转,问道:您的工艺制的茶,有没有5-10年的茶。品质好的话,我收一批自己喝。
大师却说:我去年才研发出来的工艺,今年已经制出来了。我能感觉到,我的茶陈化出来,喉韵是一般的生普无法匹敌的。
可是,没有得到时间检验,不敢轻信。
- 03 -
副会长的师弟的茶
茶汤喝到无味,大师突然问老杨一句:
跟我交流半个小时,工艺认知方面,有没有一点收获。
这种送命题,简直跟女朋友问:我跟你妈掉水里,你救谁一样。当然是会游泳。还得求生欲超强地补上一句,保大。
于是,老杨很识趣地说:生茶的工艺看似简单,但细节的把握之处,还得靠您这类没有认证的制茶大师,推动生茶工艺的进步。
大师听了之后,很满意,从口袋里拿出一张名片,只见协会名字挺小,倒是,XXX副会长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老杨假装很震惊地说:厉害,厉害,原来是副会长啊!
大师得意地点点头,又开始教育起后辈来,说:做茶十几年,喝茶二十几年,最大的感触就是好茶难遇啊!
听见好茶难遇四个字,老杨凭着混迹茶圈三年的第六感,明显感觉到副会长大师阁下要卖茶了。而且,茶叶价格肯定很贵。
果不其然,大师说了5分钟的人生感悟,以及制茶的心德。就开始说台湾有个大师是他的师弟,香港有个大师也是他的师弟,手里还有一批师弟的茶。
都是上个世纪70年代,哥三个拜师学艺的时候制作留存下来的,由于大师是三个人中最努力的,品质更好,他的茶已经卖完了。
但是,市场反馈很好,他愿意用自己的渠道把师弟的老茶拿出来分享,还特别强调都是大师签过名、保真的。
老杨一想,虽然平时不喝老茶,要是2000块以内一饼,就算不喝,也买一饼。毕竟,老人家都开口了。
不料,一问价格,7万多一饼。果真是老杨实在太穷,玩不起7万多一饼的老茶。
只能老老实实地说:您的茶肯定是很好的,可是我很穷,真的消费不起。
如此,大师也没办法。不过,大师讲了半天,茶叶没有卖成,难免有些不开心。
又把副会长的名片摸进了口袋了,有些失落且纷纷地去了。
有点想不通,都什么年代了,副会长的名片早就不好使了。各类茶叶协会多如牛毛,含金量远不如20年前那么高。
如今,茶圈最好用的不是副会长的名片,而是名山茶农的身份证。
写在最后:
普洱茶生茶,工艺争论很大。
有人守着传统工艺,有人研究新工艺。
新旧工艺都没有错,都是一种市场选择。找到各自的需求即可。
生茶新工艺,焖黄工艺去苦涩,用低温长炒提香,杀青之后高温焐,提高茶的甜度。这样的工艺制出来的新茶,香甜滑。
这类新茶,很受茶客欢迎,茶客喝得开心,在一年以内喝掉,这不就是茶客喜欢的好茶吗?但是,就目前来看,这类茶,后期转化会被打上大问号。
旧工艺,遵循古法,很多人从古代典籍里找答案。不知从县志里找到点资料,就奉为经典,全盘照抄。
什么“蒸而复曝”“复炒复揉”“回水发酵”,文献、古籍里都有记载。
这的确是古法,但是,要结合实际,不能一味地照搬。
普洱茶行业,之所以工艺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普洱茶在历史上存在断层,而复兴20来年,很多东西还没有下定论,争议还很大。这是普洱茶产业正在蓬勃发展的表现,也是这个产业还没有发展成熟的表现:
像绿茶、红茶,发展了几百年、上千年,整个产业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了。要搞创新,难度很大,要想自封一个大师,除非是有真才实学,不然,镇不住已经成熟的场子。
工艺之争,让制茶的人可以茶人相轻,让喝茶的人可以喝茶看戏。普洱茶行业,越加热闹。
对于茶友来说:新旧工艺都没错,喜欢香甜柔滑的新茶,而且一年之内能喝掉,就选新工艺。
如果喜欢普洱茶越陈越香,喜欢岁月的醇化感,就选有老茶和中期茶证明的传统工艺。
制茶师也是一样,新工艺的香甜柔滑,但就越陈越香来说,尚有不确定性。
普洱茶行业,可能真的有制茶天才。但就产业发展而言,应该稳一点。日拱一卒,缓慢进步,总不会有错。
而万千茶客,要做的,无非是:喝好自己的茶!
好好看戏,何尝不是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