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渠道在外。普洱茶主要消费群体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终端销售渠道长期被外地代理商控制。加之,随着线上 销售兴起,电商在挤出下游价格虚高的同时,引发激烈的价格竞争,加速线下销售凋零,线下实体店经营陷入困境。且因缺乏监管,线上市场充斥着大量冒牌低劣产品,严重破坏了普洱茶声誉。如,西双版纳州除大益、雨林、陈升等企业对外省直营店、专营店等传统实体店定价有一定指导外,其它企业基本没有销售话语权和定价权,下游零售商可以随意加价、以次充好,导致普洱茶销售市场鱼龙混杂,市场乱象频发。又如,受瑞丽疫情影响,部分玉石带货直播转入勐海县开展普洱茶直播带货,中小茶企纷纷转型,通过网红直播销售,线上销售崛起叠加疫情冲击,使线下实体店经营陷入困境。
二是库存高企。普洱茶企业出于拼配及稳定原料成本的需要,长年大量囤积干毛茶,导致茶企大量资产消耗在存货上,资金积压大,市场风险高,易造成资金周转失灵。加之,当前大量普洱茶被人收藏,以等待价格上涨从而获取投资收益,刺激了普洱茶非理性消费,部分业内人士担忧普洱茶存在泡沫化倾向,一旦市场行情扭转,可能带来雪崩效应。如,西双版纳州普洱茶企业中,部分企业干毛茶库存在千吨以上,个别甚至高达数万吨,企业库存毛料茶普遍是销量的 3—5 倍,甚至高达 10 倍以上。如,据“中国普洱茶网”报道,广东东莞普洱茶库存可能达到 30 万吨左右,超过云南省普洱茶一年的产量。
三是市场热炒。随着前期大量囤积“普洱老茶”的商人、企业将“皇家贡品”“可以喝的古董”“喝老茶、存新茶”等概念炒作赋予普洱茶后,普洱茶市场行情便一路水涨船高,资本炒作盛行,普洱茶逐步背离其消费品饮品的根本属性。如,无论是熟茶还是生茶,都被赋予了越陈越香、越陈回味越好的特性,提供了长期持有、待价而沽的依据和上涨预期,近年来大量热钱流入普洱茶,热炒年份茶,一些大品牌的普洱茶价格 10 年上涨 100倍。如,据媒体报道,今年勐海大益新出品的限量“仓颉号”,官方配货价是 7 万元/提,在期货市场交割已被炒到接近 20 万元/提,甚至卖出期货时因买不到现货而爆仓。刚发布的大益千羽孔雀,在广东芳村的期货价格也从 4.8 万元涨到 8 万元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