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茶为媒,茶道生《道德经》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唐朝《封氏闻见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唐代刘贞亮《饮茶十德》:“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宋徽宗赵佶:“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饮茶有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
02茶分类,道有门
●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黄茶●贵族茶道-茶之品-夸示富贵、雅士茶道-茶之韵-艺术欣赏、禅宗茶道-茶之德-参禅悟道、世俗茶道-茶之味-享乐人生●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
03茶有道,理有源儒、释、道
●静为基础茶生静,静生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静”是中国茶道的灵魂,“静”可洞察万物、思如风云、心中常乐。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可洞察明鉴,体道入微。谓“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和为核心“和”是中国茶道的灵魂,是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儒家的中和之美;道家的自然美;佛家的规范之美。
●美为要素美是茶的事物,律是茶的秩序。治茶事,必先洁其身,而正其心,必敬必诚,以建茶
功立茶德。
●健为根本健康是治茶的大本。茶叶必精选,劣茶不宜用,变质不可饮;不洁的水不可用,治茶当事人,本身必健康,轻如风邪感冒,亦不可泡茶待客。
●性为递延养性是茶的妙用,人之性与茶之性相近,茶树生于灵山,得雨露日月光华的灌养,清和之气代代相传,誉为尘外仙芽;茶人必顺茶性,从清趣中培养灵尖,涤除积垢,葆命延所,持之有恒,可以参悟道理,得天地清和之气为已用,净土求于明窗净几之一壶中。
●伦为义功明伦是儒家至宝,系中国五千年文化于不坠。茶之功用,是敦睦耸关系的津梁:古有贡茶以事君,君有赐茶以敬臣;居家,子媳奉茶汤以事父母;夫唱妇随,时为伉俪饮;兄以茶友弟,弟以茶恭兄;朋友往来,以茶联欢。今举茶为饮,合乎五伦十义。“茶之八德”:康、乐、甘、香,和、清、敬、美。茶事八谛:茶纯、火矜、器洁、水清、心诚、仪敬、为度、情怡。04茶入道,必有法茶道四要素:环境、礼法、茶艺、修行。
●茶道的环境要清雅幽静,使人进入到此环境中,忘却俗世,洗尽尘心,熏陶德化。●中国茶道礼仪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古人六境法则:择茶、选水、侯火、配具、环境和品饮者的修养,其一招一式都有极严格的要求和相应的规范。宋代三点法则:一点是新茶、甘泉、洁器;二点为天气景色宜人;三点为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明代“十三宜”和“七禁忌”。“十三宜”: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吟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赏鉴,十三文僮。“七禁忌”:一不如法,烹点不得法;二恶具,茶具不清洁;三主客不韵,主人,客人举止粗俗;四冠裳苛礼,过于拘束礼仪;五荤肴杂陈,茶贵清,一案荤腥,不能辨味;六忙,没有品茶的工夫;七壁间案头多恶趣,环境布置俗不可耐。
●茶艺是茶道的基础和载体,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道离不开茶艺,茶道依存于茶艺,舍茶艺则无茶道。茶艺的内涵小于茶道,但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作为一门艺术,也可以进行舞台表演
●修行是茶道的根本,是茶道的宗旨。茶人通过茶事活动怡情悦性、陶冶情操、修心悟道。即“性命双修”。
作者:易祖强(邵阳市茶叶学会理事长)
责任编辑: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