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古城半城园林,苏州不只有拙政园、留园这些名声在外的名园,还有诸多小而美不怎么出名的园林隐匿在小巷深处。
小园林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情致,藏在曲径通幽处,就算苏州本地人也鲜少会去逛逛,但是却更增加了它的幽深和雅致感。
比如今天要聊的柴园,它曾是清代大户人家的私家园林宅院,现在还是一座小众博物馆——苏州教育博物馆。
01.
小巷深处有文章
在平桥直街与十全街交叉路口向北走,约10分钟就到了醋库巷。醋库巷,因北宋时在此设监酒厅,筑醋库为含醋之所,因以名巷。
曾经的柴园,改建后的博物馆,就坐落于醋库巷44号。弯弯曲曲的小巷里,这个曾经的私家园林没有热门旅游景点的熙熙攘攘,格外幽静而雅致。
巷子里都是寻常的苏州人家,慢悠悠的路人与骑着电瓶车的居民偶尔经过,显得日光悠长。谁也想不到这个寻常的小巷里还藏着一个苏州最有“文化”的小众博物馆。
作为苏州教育博物馆,它叙述了苏州的教育史,详细而生动,有着极高的文化内涵。作为曾经的私家园林,它又有着晚清苏式园林的风貌:湖石垒叠、树木参差、东有水榭、西有船舫,稀疏映衬,错落有致,浑然天成。
02.
双面柴园:从私家园林到教育博物馆
柴园建造于清代,曾是苏州城里赫赫有名的“贵潘”家的一位族人——潘曾琦的宅园。后被两淮盐运使柴安圃购得,并重修扩建,柴园的“柴”就来自于此。
柴安圃的儿子接掌后,将名字改为“絸园”,自号“絸园主人”。柴园在柴安圃后人手上,是安逸的江南大户人家的私家宅院。
彼时柴园南有鸳鸯厅,宽敞豪华。北有启道楼,典雅淳朴,东北为书楼,乃藏书读书之所,西北建堂屋,为栖息之所,堂悬联云:“只看花开落,不问人是非。”其间布置庭园四区,以中园最佳。水池清幽,船厅怡然,山石奇巧,丘壑自具。
跟苏州所有的园林一样,柴园也逃不开几经易主的命运,它慢慢从私人家宅散为民居,后又被苏州聋哑学校使用。在漫长的时间里,柴园原来的样貌也逐渐发生改变。
2012年,柴园进行重新修缮。曾经的柴园主人估计怎么也想不到,百年之后,自己的私家宅院会和苏州教育相融合,成为隐藏在小巷里一个特别的博物馆——苏州教育博物馆。
经过专业人员修复后的柴园又恢复了它典雅淳朴的秀美姿态,水池清幽、山石奇巧,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晚清时期苏州园林的风貌,还能看到苏州教育的发展史。
03.
小园自有特色
柴园保持着苏州园林一贯东宅西园的布局。进门是大厅,曾经负责举行重要礼仪活动和接待贵宾的大厅,现在已经变成教育博物馆的名人馆,陈列的苏州历代有名的名师名家们。
宽阔的堂内立了一座孔夫子雕像,两边为木雕名人墙,人称“南方夫子”的言偃、结庐讲学的澹台,到创建苏州文庙的范仲淹、以及近代著名学者章太炎、金松岑等多位大家都被镌刻在上。
再往里走走,就是全园最宽阔的建筑——鸳鸯厅,现在的它为教育博物馆的古代馆,主要展现苏州古代教育史的发展。
从泰伯建吴,到言偃传学、澹台讲学,再到府学、州学、县学相继诞生,书院、社学、义塾蔚成风气,这些苏州古代教育史上的重要事件,都在这里都徐徐展开。
除了古代馆,还有藏书楼改建的近代馆以及荣誉馆、名师馆、院士馆等各具特色的展馆。
宅子的西面是精致的园林风貌,布局以水为中心,水池东侧有水榭依傍,西头坐落船舫。周边垒叠湖石,环以树木参差。
榭、舫、石、树,疏密映衬,错落相宜,诗意天成,有“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意境。
柴园(苏州教育博物馆)是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参观需提前预约。如果你想体验不一样的苏式园林,那就来柴园看看吧,这里不仅有园林风貌还能一览苏州教育的历史脉络。
文中图片来源:苏州教育博物馆、苏州市文广旅局官微
住此园林久,其如未是家。叶书传野意,檐溜煮胡茶。(贾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