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前后,是武夷岩茶、桐木红茶最忙的茶季。山涧里,人头攒动;岩茶村,车水马龙。到了晚上,更是家家挑灯夜战,通宵达旦,赶着把当天的茶青做成毛茶。此时的九曲、桂林岩茶村的空气中,始终浮荡着做青散发出的醉人清香。有人说,现在都讲究明前茶,雨前茶,再晚点制作的,都不是好茶了。这种说法实则以偏概全,荼蘼不争春,晚有晚的韵味。在武夷山的岩谷狭缝间,山岚缭绕处,有一种茶,大概要推迟到小满节气开采,我们习惯叫它“不知春”。相传的“不知春”茶,是在天游峰的谷雨后,被一个书生发现的。那书生对着淡定不争的茶树,触景生情地慨叹:“春过始发芽,真是不知春。”从此,“不知春”的美名,不胫而走,名扬四方。
好茶,不必去争春斗艳,能耐得住寂寞的,自会蓄积更多的清香妙韵,在适合自己的季节里尽情绽放。大器晚成自风流,何必去挤春天的早班车呢?人生当如“不知春”,自己的日子自己过。每个生命个体的自主选择,都值得尊重。
无独有偶,曾贵为明清第一贡品的岕茶,其采摘制作时间,也是在每年的立夏前后。江南才子冒襄,是资深的岕茶爱好者。他说:岕茶山高露冷,立夏前后采的,仍是春茶。立夏前六七天,茶的品质最好。董小宛为他泡出的岕茶,素水兰香,竟有一股婴儿肉香。此“婴儿肉香”,其实是茶氨酸含量较高的早春茶的品质特征。古人并没有猴急地去吆喝春茶,相反,今天的茶农、茶商,都在不择手段、无节操地炮制春茶,或打催芽剂,或拿川贵茶、早熟的乌牛早,来冒充开采较晚的西湖龙井、碧螺春等,如此,贩卖的已不是纯粹的茶了,更多的是种无药可医的焦虑与不甘心。
由此可见,好茶并不独属于春天。从春到夏,通过两季的春泽养深,流水香浸,点滴富集,聚气凝香,孕育着岩茶、岕茶等滋味的厚泽深长。一盏好茶,如同有滋有味的生活,需要放慢节奏去细细体会。稍慢一点,多好呀!可把生命相对地拉长。
梨花落尽,春色无多,夏木阴阴正可人。立夏后,暑热渐长,春茶火消,是该喝绿茶的季节了。借得春绿染夏梦,又得浮生一日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