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百匠茶学院原创
丨首发于今日头条:百匠茶学院
丨作者:林方致
蜀纸麝煤添笔媚,越瓯樨液发茶香。
宁静致远,方得始终,我是林方致。
俗话说:“美人在骨不在皮。”
内外兼修的建盏,不仅有美轮美奂的釉色,还有铮铮而立的骨骼——铁胎。铁胎支撑着建盏的架构,使其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建盏的胎骨有多少门道?且看本文慢慢道来。
要懂建盏,形与色缺一不可
宋代是建盏盛行的时代,从文人墨客到皇家贵族,都对建盏情有独钟而且有很深的研究。北宋中期龙图阁直学士蔡襄在《茶录》一书中记载:
“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从此段描述可以看出,北宋盛行的建盏颜色为绀黑,纹理多为兔毫状,并且他的胚胎会较为的厚,可以长久地保证茶汤的温度,有保温的效果。这是比较早提到的关于建盏铁胎作用的记录。
各位茶友应该清楚,建盏有四种经典器型,分别为束口、敛口、撇口和敞口。
1、束口盏——端庄典雅
束口盏的特点是在沿着盏口往下一厘米处会有内收的束口线,方便普茶网点茶;
2、撇口盏——舒展亭立
撇口盏的特点是盏口会沿外撇,且撇口盏的直径会比较大,造型比较有特色;
3、敞口盏——疏朗率直
敞口盏的盏壁较为平直,倒扣时,茶盏的形状如同斗笠,所以也被称为斗笠盏;
4、敛口盏——古朴浑圆
敛口盏的外形最为憨厚,它的盏口微向内收,且口径通常比较小。
以上四种器型,盏口各有特色,而不变的便是铁胎,铁胎是建盏的标志之一,有着许多门道在其中。
建盏铁胎的门道
经过这么久以来积累的经验,我发现用问答的形式来为茶友解答是最行之有效的,因此今天也是问答形式。
问题一:建盏的胎越厚越好呢?鉴赏的标准是什么?
答:建盏的铁胎总体来说确实会较其他窑瓷器厚,因为从外形上看,建盏更为憨实,没有其他瓷器的轻盈感。而这其实是有着技术与实用的意义在其中。
据现代科学检测分析得出,宋代建盏铁胎中氧化铁含量含量远远高于其他窑瓷器。高含量的铁元素,帮助建盏烧出精美绝伦的釉,也增加了烧制时铁胎不变形的难度。
高浓度的铁元素会导致烧制时,铁胎的耐火度下降,而变形率增加。此时如果不使用有一定厚度的铁胎,遇上10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就很容易造成建盏损坏,而适当增加一定厚度,可以提高建盏成功率。
但是,建盏的铁胎厚度并不是越厚越好,如果过厚,会不利于建盏的烧制成型,而且铁胎过厚,重量也会过重,影响使用体验。
建盏铁胎厚度是采用渐变式的“上薄下厚”,盏口最薄,往下逐渐变厚,底盘稳定,建盏更为稳健,且盏口边沿薄,可以更好的将茶汤送入口,喝茶体验更好。
所以建盏的厚胎确有其事,但“厚”重要,“微”也一样重要。凡事讲究法度,而非过度。
问题二:建盏的圈足是什么情况,有一定的格式吗?
答:建盏的足底被业界称作“浅圈足”,外形如同玉璧,色泽古朴,整体质朴优雅。
建盏的圈足没有特殊的规定,也没有一定的格式,稍大或是稍小都无伤大雅,且修足也较为的随性,根据建盏师傅的手艺的风格来定。
有些师傅喜欢稍高一些的圈足,就会稍微加高一点圈足,有些师傅会在倒角的地方做出处理,让建盏拥有独特的一面。正是因为这些微小的区别,让建盏拥有各自的特色。
问题三:建盏为什么要露胎,露胎的样子不觉得粗糙吗?
相比光滑亮丽的釉面,铁胎确实会有些粗糙。不过,建盏露出铁胎是有其工艺上的考量的,想要提高建盏的成品率不仅需要较厚的铁胎,还需要厚釉。
而厚釉在高温之下,必然会沿着盏壁向下流动,如果整只建盏上满釉,就容易造成釉粘底,不好取盏。采用露胎的半施釉,可以有效减少粘底现象。
露胎其实也是属于建盏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我们不能只用粗糙来形容它。在视觉上,露胎部分会带来与釉面不同的颗粒感,两者形成对比,能够给视觉带来不同的体验,不会审美疲劳。
而且,这些看似粗糙的铁胎,也有经过仔细的处理,因此真的上手触碰时,基本也不会有刮手。同时还能增强摩擦,让建盏不容易脱手。
有时候也会看到一些网友的留言,认为建盏露胎是做工粗略,懒得施全釉,但其实这是对建盏工艺的误解,是对建盏不了解的情况下,匆忙的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小小的总结,建盏的器型主要有四种经典款式,每种各有特色,但总体建盏的气质与铁胎原则不会发生改变,且在修足、露胎等方面,是可以进行灵活的艺术处理的,不用循规蹈矩。
最近几年来,建盏的名声渐渐再次起来,建盏的曝光度越来越高,身边使用建盏饮茶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在审美多元化的现代,大家可以更加自由的选择建盏,喜欢仿古样式便选择经典,喜欢创新制造也有丰富的选择。
欢迎关注【百匠茶学院】,了解更多白茶的知识!
原创说明:本文由百匠茶学院林方致(baijiang2018)原创出品,欢迎喜欢喝茶的朋友转发分享,其他平台转发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