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二十四年九月十六日(公元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废团茶,改贡叶茶(散茶)。后人于此评价甚高:"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采芽茶进。……按加香物,捣为细饼,已失真味……。今人惟取初萌之精者,汲泉置鼎,一瀹便啜,遂开千古茗饮之宗。" 两宋时的斗茶之风消失了,饼茶为散形叶茶所代替,碾末而饮的唐煮宋点饮法,变成了以沸水冲泡叶茶的瀹饮法,品饮艺术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开千古清饮之源。 明...
查看全文 >
点击标题下的“紫砂茶器与文化知识”一键订阅关注作为陶都的宜兴,有着数千年的制陶史,而其中声名最广的乃是紫砂。自明代洪武皇帝改团茶和茶饼为散茶后,紫砂壶遂流行而广受各阶层喜爱,明朝也是紫砂壶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当时也出现了一大批制壶高手,被称为「明四家」的董翰、赵梁、元畅、时鹏,亦有陈用卿、时大彬、徐友泉、李茂林、惠孟臣等。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明朝的紫砂壶」都长啥样。明 时鹏款水仙花六瓣方壶嘴仰略弯,...
查看全文 >
今天说的明朝皇子,名叫朱权。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个儿子,因为自幼聪明过人,深得父亲宠爱。朱元璋像世称其:“神姿秀朗,慧心敏语”。可见朱权不仅外表英俊,而且思维敏捷、口才出众。明 蓝釉罐1391年,十三岁的朱权,被朱元璋封为宁王。二年之后,朱权前往藩地——大宁(今内蒙古宁城)。大宁地处边塞重镇,此后朱权曾多次会合诸王出塞作战。二十出头的朱权,以善于谋略而天下闻名。明初 紫砂提梁壶后来,哥哥朱棣(...
查看全文 >
全文共1259字,图片9张,阅读需3分钟。一、明朝文化背景明代是一个充满了变化的矛盾社会,一方面官僚体制保守顽固僵化,八股科举考试将思想禁锢;另一方面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发展,大量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如果说青花是元代的代表,那么,明代则是以彩瓷为代表,彩瓷号称大明五彩,喜欢绚丽,生活变得五彩,消费观念在变化。从俗走向雅,又从雅走向雅俗交融,这...
查看全文 >
江南宜兴,丁蜀镇,在我们的追忆里,有一座老城,青石板路,泉水叮咚,酷暑纳凉的孩子们打着赤脚,走在汩汩冒着泉水的小溪里,捉鱼摸虾。其实,时光未曾走远,宜兴丁蜀镇至今仍上演着几千年前的故事。这里祖祖辈辈抟土为生,明朝至今,丁蜀子民在传承紫砂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追寻、探索紫砂陶土的真谛。崔龙君老师上世纪80年代末,几位前来寻找明朝紫砂泥料的台湾朋友,带着几把明朝老壶来到丁山,意在还原明朝紫砂壶的真实面目...
查看全文 >
说起崔龙君,在宜兴紫砂圈里名气不小。他的紫砂壶在全国各种紫砂壶展览中屡次获奖,多件作品被博物馆和典藏馆收藏;他还以壶结缘台湾、港澳、韩日与内地众多藏家,将中国的紫砂壶艺术发扬光大。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汪寅仙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崔龙君题词有“嘴”的壶儿能“说话”一股清泉是用来解渴的,一把好壶是用来启迪内心的。壶有嘴,但它并不会讲话,可是它“讲”出来的“话语”,要比人的嘴巴还多。历史、艺术、现实、命运、灾难...
查看全文 >
我是赫赫有茗,点击上方“关注”,每天为你分享茶知识。茶百科·古今茶具(四十四)明代茶画——《惠山品茶图》#天下第二泉#昨天通过文征明的《品茶图》我们聊的是明朝喝茶方式的革新,而今天我们要聊的这幅画同样来自文征明,描绘的则是一个典型的明代户外茶会。如果说东晋永和九年的一场聚会为我们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那么正德十三年的一场茶会同样为我们留下了一幅佳作,那就是《惠山茶会图》。明 文征明 《惠...
查看全文 >
我是赫赫有茗,点击上方“关注”,每天为你分享茶知识。茶百科·古今茶具(四十三)明代茶画——《品茶图》终于进入明朝茶画专题了,之前为数不多的唐宋辽茶画让我们领略了不同时代不同的茶气象,或富贵华丽,或高雅文艺。但在明代的绘画中,茶事是文人非常热衷的题材之一。尤其是江南吴门地区的文人,凭着天时地利当然关键还有“人和”,创作了不少《品茶图》,像我们熟知的江南四大才子,无一例外都投入到各种《品茶图》的创作潮...
查看全文 >
华夏明代,是茶饮全面普及化的时期,更是茶文化精彩纷呈、灿烂夺目的时期。有明一代,茶书辈出,很多追求隐逸山林的茶人在重新探索茶的精神世界。根据遗留茶书统计,至今约百部华夏古茶书里,有半数出自明代;尤以明太祖朱元璋的十七王子——朱权所著《茶谱》影响非凡,而以许次纾《茶疏》和张源《茶录》学术声名最著、论述最精。明代的饮茶方式、茶文化、茶道思想的重大改变,是人类茶文明在唐宋之后的重大转折。明代的茶道思想开...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