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两千多米的勐库大雪山茶区上,生长着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其中分布着目前已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大部分树龄都在千年以上。
镇沅哀牢山的干家寨野生古茶园群落中,静静生长着迄今为止年龄最老、保存最完整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其中还有两株2500年树龄以上的野生古茶树王。
澜沧茶区景迈山原始森林中的古茶园,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年代最古老的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园。这些不老不衰的长生古茶树,一直牢牢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这些古树茶是如何做到生长千年,不死不衰的?能否从其长寿之秘中研究出有用的信息?我们在饮用这些古树茶时,对身体产生莫大的好处了吗?
今天这篇文章,陆离就来和大家聊聊古茶树不老不衰的真相。
无惧虫病害的古茶树
上个专题文章中,陆离从发酵角度,探究了普洱茶陈放百年,不腐不坏的奥秘,但还有一个点,是我们没有触及到的——大叶种原料的差异。
揉捻后的鲜叶内质析出,细胞壁破损,容易受到霉菌的破坏,发酵固然能起到保护作用,但与原料没有关系吗?换句话说,其他茶叶压成饼是不是也能越陈越香?
答案是不会,曾有学者将江浙中小叶种茶叶,和云南大叶种茶叶置于高温高湿环境中进行强制降解试验(stressing test),以观察不同树种对环境的耐受性。
结果发现小叶种茶叶很快就发霉腐败,而大叶种茶叶的变化却不明显。这一实验结果,侧证了大叶种茶具有独特的多酶体系(Multienzyme System)。
多酶体系的形成,离不开免疫功能与代谢系统的支持,而免疫与代谢的“真身”,就是陆离这篇文章要为茶友们介绍的——古茶树不老不衰的真相。
自然界中的各种植物,都会遭遇自然灾害的侵袭,如危害极大的病虫害,历史上的大蝗灾,就曾多次造成植物的种群衰减,甚至大灭绝。
而人们选育出的经济作物,通常缺乏免疫力和生态保护,是最容易被病虫害攻下的植物类群,能在大规模病虫害中幸免于难的,通常只有免疫强大的乔木植物。
由此,便引出了一个难以用常理解释的长寿物种:古茶树(即乔木大叶种茶树)。古茶树在植物学分类中被划为乔木类,具备一定的抵御病虫害能力。
但古茶树又属于经济作物,尤其是其成为热门商品茶后,叶片被采摘的频率和数量大幅增加,而采摘时造成的断茬,是极易被病虫害侵袭的“伤口”。
但在病虫害侵袭上,古茶树表现出了惊人的抵御性,古茶园中的茶树族群,森林中零星分布的野生大茶树,都无惧病虫害,并能存活数百年之久。
而研究古茶树的长寿特性,就成为了科研界的一大目标,最早的一个研究方向是从云南独特的气候特征与风土地理分析,但这个假说很快就被推翻了。
原因就在于,和古茶树生长在同一环境的很多乔木植物,都没有长寿的特性,也曾有将江浙中小叶种移植到云南的实验,效果也不算理想。
这条路走不通后,科研界很快又换了方向,经过了数十年的探究后,目前已经形成了4种假说,涉及生物化学、植物杂交、微生物学与基因科学等多个学科。
富含矿物质的古茶树
第一种假说从古茶树富含的矿物质类型入手分析,寻找其“长寿”的原因,比如能提高植物酶活性的激活剂——矿物质锰Mn(manganess)。
缺锰的茶树往往叶片发黄,叶脉发黄,新梢下垂,全枝萎蔫,甚至死亡,这在种植学中被称为“立枯病”,因此锰成为了化学肥料中的一种常见元素。
蔬菜瓜果中的锰含量通常在0.03mg/100g以下,而茶叶中的锰含量则要普遍高出50倍左右,因此饮茶也是人们补充锰这一微量元素的重要途径。
而以乔木大叶种为原料的茶叶,锰含量则可达500mg/100g,是含锰量最高的植物之一,鉴于锰对多酶体系的重要性,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古茶树长寿的原因之一。
元素锌Zn(Zinc)的研究分析也和锰类似,锌是植物多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茶树生长过程中必需的一类微量元素。
如多肽酶、碳酸酐酶、磷酸二酯酶等都属于锌酶,具有促进呼吸作用,催化光合作用,加快叶绿素形成的重要功能,醇脱氢酶(ADH)的辅基也包含有锌。
缺锌的茶树,无法正常合成色氨酸,导致生长迟缓,叶片矮小,严重的根系还会发黑坏死,由于得病的茶树叶片会出现花斑,因此也称为花叶病。
而乔木大叶种茶树的锌含量也同样傲人,高达3~6mg/100g,比其他茶树种高出很多倍,因此锌也成为了古茶树长寿的一个可能因素。
不过,古茶树丰富的矿物质含量,可能只是其生命力强大的一个体现,若称其为长寿的原因,难于有些牵强,因此科学家们又从微生物角度再次探索古茶树。
微生物众多的古茶树
在之前的渥堆发酵专题中,陆离向茶友们详细介绍了微生物在发酵中的重要性,而在自然界中,微生物也扮演着与茶树合作共赢的重要伙伴。
微生物需要茶树根部分泌出的有益物质,同时也生成茶树所需的各种物质以作为回报,这是现代植物学所公认的一种共生关系。
实际上,早在茶种或茶苗的最初发育阶段,也就是还无法为微生物提供所需时,微生物们就来到了小树身边,“悉心”呵护着茶树的根、茎、叶、花和果实。
这支微生物部队分工明确,其中有专门负责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助力茶树光合作用的光合成微生物,也有为茶树提供稳定氮源的生物固氮细菌。
还有一只清道夫小队,会迅速分解植物附近的粪便和尸体,生产元素氨,再由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加工成硝酸盐,好让茶树充分利用。
而更能体现微生物对茶树重要性的,是一类会牢牢驻扎在茶树根系附近(半径达5cm,数量可达数亿)的土壤里,被称为根圈菌的“重装兵种”。
根圈菌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从动植物的尸体和粪便中吸取养分,并生成氨基酸、生长激素、低分子醣类和低分子核酸等,满足茶树的养分需求。
还有一类共生菌群与茶树的接触更加密切,会侵入茶树的根细胞并大量繁殖,使根部组织产生根瘤,因此生物学家们形象地称其为“根瘤菌”。
与恶性的寄生关系不同,根瘤菌入侵茶树根部,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根部细胞,提高其对养分的吸收能力,抵御病虫害的侵袭,增加茶树的活力。
这些微生物的一生非常短暂,却一直在努力为茶树提供各类所需,正是有了它们的保护,古茶树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自然界中生存下去,乃至生长数百年。
解答完微生物的作用,我们便得到了古茶树这张拼图中的一块重要碎片,之所以不算完整,是因为很多乔木类植物也有微生物保护,却并没有百年不衰的能力。
篇幅受限,下篇专题文章,我们再来聊聊古茶树不死不衰的根本原因——原初细胞的遗传信息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