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刷朋友圈,发现朋友A最近在苦练泡茶。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像《斯普特尼克恋人》里,村上春树的描写一般:
“那是一场犹如以排山倒海之势掠过无边草原的龙卷风一般的迅猛恋情,它片甲不留地摧毁路上一切障碍,又将其接二连三卷上高空,不由分说地撕得粉碎,打得体无完肤……”
能把泡茶说得如此清新脱俗,或许唯有他一人了。
可以看出,他对泡茶这件事涌现了强烈的喜欢。
不仅花高价定制了茶桌,还买了一整套茶具,光看样子,就知道不便宜。
当然,最最关键的,还是好茶。
最近,兴许是中秋节快到了,是招待亲朋好友的高峰期。
大家学习泡茶的热情,也愈发高涨。
按照国人的习惯,有朋自远方来,必须要以一杯好茶相待。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没有经验的人,即使临时抱佛脚,泡出来的茶汤滋味,也不尽如人意。
要么,又苦又涩;要么,寡淡无味。
用这样口感的茶待客,显然是失礼了。
因此,有些茶友催促村姑陈,出一篇冲泡六大茶类的攻略,还得是通用版。
有求必应,今天就为大家双手奉上。
《2》
要点一:准备好茶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想要让自己在茶桌上,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并泡出茶叶的原汁原味,选对茶具很重要。
比起很多人喜欢的紫砂壶,白瓷盖碗更万能。
原因在于,紫砂壶是特殊的双气孔结构,容易吸附茶叶的香气和滋味。
并且,如果用它来泡不同的茶类,还会导致串味的现象,影响茶汤口感的纯正。
而白瓷盖碗表面光滑,毛孔细腻,不吸香也不吸味。
能把一泡茶的优点极大程度地表现出来,包括馥郁的茶香,层次丰富的口感,醇厚饱满的汤水,都可以让对方体验到。
对于大多数茶类而言,一个白瓷盖碗,再简单配上公道杯、品茗杯,完全够用了。
当然,很多人对盖碗抱有恐惧心理,担心它会烫手。
其实不必担心,只要选对器型,再掌握正确的盖碗使用方式,就不会觉得烫手了。
尽量挑选碗沿宽、碗壁薄、容量适中的盖碗,参考村姑陈平时用的这款。
平时练习泡茶的时候,采取“三指抓握法”。
大拇指和中指握住碗沿,食指搭在盖钮上,固定好之后,就可以顺利端起盖碗,把茶汤倒进公道杯里,完成出汤。
同时,将烫手的风险,降到最低。
《3》
要点二:准备好合适的水
如果仅仅是喝水,就不必太讲究。
无论是白开水,纯净水还是矿泉水,终究是为了解渴,补充水分。
所以,只要水质安全,就可以直接饮用。
但如果是选择泡茶用水,就不得不引起重视。
在陆羽《茶经》中写道,“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可见,在一千多年前,古人喝茶时,已经将水质分成了三六九等。
到了现代,生活最常见的水,主要包括纯净水、矿泉水和自来水。
而如果打算泡茶,最推荐的,是纯净水。
因为它无色无味,且经过特殊工艺制备,去除了绝大多数的杂质。
如此纯净、干净的水,正适合用来泡茶。
不必担心水质过硬,杂质过多,或者其它水里的物质,会影响到茶叶的风味。
至于最方便取用的自来水,其实并不理想。
不同地区的自来水,取水点不同,矿物质含量也不一样。
即便经过过滤,也未必适合泡茶。
泡出来的茶,也未必是最好的香气和滋味。
要知道,底子不好,再好的过滤器,也无济于事,终究只是自来水。
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一泡茶,会因为水质不同,泡出完全不一样的口感。
有些茶友反映,茶汤泡出来涩,薄,香气不清晰,极有可能是用水不当。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选择纯净水泡茶,是最简单、直接、高效的方法。
《4》
要点三:用沸水泡茶
曾经,大家都在讨论,泡茶到底用85℃的水,还是烧开的水?
很多人支持前者,认为温水泡茶更清甜。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
品质出众的茶叶,沸水冲泡后,由于物质被充分激发,表现惊艳。
层次多变的茶香,鲜爽清甜的口感,饱满丰腴,富有浆感的茶汤,处处都是惊喜。
相比于温水泡出来的茶汤,无功无过,平平无奇。
确实不会出错,但也称不上“美味”。
老茶客都知道,好茶不怕沸水烫。
不仅仅是因为沸水能激发茶香、茶味,带来完整的风味表现。
更重要的是,假如这泡茶有缺陷,如杂味多,酸味重,苦涩感强等,也能及时发现,不至于被蒙在鼓里。
中秋待客,若是被懂茶的朋友喝出不对劲的地方,岂不是很尴尬?
所以,不管站在哪个角度来看,沸水泡茶,都是最佳选择。
千万别说有的茶就适合用温水泡,不过是掩盖缺点的借口罢了。
《5》
要点四:从低处环壁注水
相信大家跟着茶艺师学泡茶时,都会发现,有一个看起来很“酷”的注水方法——悬壶高冲。
顾名思义,就是把水壶高高提起,再从高处往盖碗里注水。
按照预期,茶叶会在强烈的水流激打下,不停旋转。
这种带有表演性质的泡茶方法,一度深受众人喜爱。
可是,等到各位自己尝试后才发现,真的很难。
臂力不够,导致水壶拿不稳,注水时颤颤巍巍。
而且,由于水壶距离盖碗太远,想要精准注水,非一日可练成。
大概率,是洒得茶桌上都是水花,堪比“车祸现场”。
如果是招待客人,那场面,简直太糟糕了。
容易烫伤自己不说,飞溅到客人身上,那才是真正的不礼貌。
保险起见,还是不要为难自己了。
把水壶放低一些,壶嘴尽量凑近盖碗,打圈式注水。
让干燥的茶叶,均匀地被沸水浸润,并充分释放出物质。
化繁为简,往往更贴近普罗大众。
阳春白雪的泡茶方式,还是留在幻想里吧。
《6》
要点五:注水后快速出汤
关于出汤的时间,也有不少茶友觉得很难把握。
到底是注水后马上倒出,还是心里默数五秒后再出汤,又或者是等待更长时间。
标准答案,是第一个。
当水注满盖碗后,要迅速合上盖子,立马倒出茶汤。
整个过程,用时7-8秒左右,我们称为“快出水”。
快出水的诀窍在于,动作干净利落,不要犹豫。
有些茶友注水结束后,会先把水壶放回原位,再回头来出汤。
暂且不说中间浪费了多少时间,盖碗的温度会不断上升,变得无比烫手,难以端起。
最终,造成茶叶和水不断接触,物质过量释放,形成闷泡。
对于好茶而言,闷泡是最大的浪费。
非但不会让茶汤变得更好喝,反而会异常浓酽苦涩,还影响了后续的耐泡度。
一泡好茶,毁于一旦。
因此,想要泡出不苦不涩,稠滑醇厚的汤感,必须要控制时间。
特别是内含物质丰厚的好茶,无需闷泡。
最后的最后,也别忘了把盖碗里的茶汤彻底沥干。
过去的“留根法”,在功夫茶泡法里,已经不实用了。
如今,沥干才是王道,避免那小部分的水不断刺激茶叶释放物质,影响后续的口感。
《7》
泡茶虽然是门学问,但门槛并不高。
或许就像一层窗户纸,在没有捅破之前,你会愁眉不展,两眼茫然。
当有人告诉你答案时,便会若有所悟。
哦!原来如此。
有什么样的学习心态,有什么样的目标,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如果只是吸收错误的知识,当然不会和对的相遇。
但如果多加思考,懂得辨别是非,最终就会走向成功。
泡茶不难,重在练习。
不谈天赋,只谈努力。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