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普洱茶强势回归,它一出现,就给人一种逆天的感觉,处处和占统治地位的绿茶规则反其道而行之,把传统深厚的中国茶界搞了个措手不及。
绿茶追求“鲜”和“新”,普洱却喜爱“陈”与“旧”;绿茶苛求“嫩”和“细”;普洱却放纵“老”与“粗”;在口感上,绿茶讲究“香”和“爽”,普洱却释放“厚”与“韵”……
有正就有反,有顺就有逆。逆,是正与反,黑与白,是反差,是辩证。
传统的品牌理论是线性的,追求高性价比,追求可以用数字量化的客户满意度和市场绩效,其本质是关注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的提升。但是,逆的思维更接近品牌的真理,因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是差异化,而不是精益求精。逆,就是要把这种差异化做到极致。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手机,苹果和三星就互为一对逆品牌,苹果定位为:年轻创意阶层的玩具;三星的定位是:全民的通讯工具。苹果以创意与酷为标签,它有乔布斯的立体而极简主义的优雅美学为支撑,而三星以渗透各行各业为目的,因此,三星几乎在每一个细分市场里都布局了自己的产品。而在竞争的初期,看来他们都取得了成功。在商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洋酒品牌中创立于1820年的尊尼获加,品牌定位贵族气度,英国皇室,1920年就向120个国家出口;而杰克丹尼于1886年在美国创立,定位于乡间牛仔风范,晚了尊尼获加半个多世纪后才风靡130多个国家。在咖啡业中,星巴克与CostaCoffee一个被称为“快咖啡”,一个被称为“慢咖啡”;星巴克定位于“边工作边喝咖啡的年青人”,而CostaCoffee则定位“享受慢生活高品质的阶层”。几乎在所有的大行业中,我们都轻易能找到正和逆的势均力敌的对手,他们在品牌定位和品牌形象上正好是互逆的。这也符合自然与宇宙的规律,因为,宇宙的力是万有引力,不是单向的力,有正就一定会有逆,就像物理学家在研究物质时也同时在探索反物质是同样的道理。毕竟,宇宙的呈现是一种平衡之美。
就象白天和黑夜,盛夏和严冬相互不可或缺一样,“正”需要“逆”,“逆”也离不开“正”,他们各安其位,各司其职。正和逆都是好产品,勿需随意转换,逆袭。
不过,逆袭成功也不乏案例;几千年历史的中国茶无疑是个正品牌,以印度、斯里兰卡为产地的立顿红茶应当是逆品牌,而鸦片战争以后,立顿红茶凭着“日不落帝国”的坚船利炮,几乎染红了全球,成了中国茶一个永久的痛。不过,这已属于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的逆袭,已不是正常的商业竞争的范畴。若是经过几十年和平而成熟的商业竞争,中国茶仍落于下风,这就是一个问题了。
在正常情况下,逆,应当是一种思维,确切地说,是更加高端的品牌战略思维。近些年来,普洱茶在中国茶界的种种“逆”行,正契合了这种大品牌战略中的思考。毕竟,普洱茶只是中国茶中的一个小兄弟,也许正是它种种有趣的“逆”,让整个中国茶更加充满活力,得到更大能量的“正”。
来源:普洱茶吧论坛 作者: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