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本来简单,现在却万分复杂,其原因在哪里,很多人都在问。
前几天同北京的何苦先生交流,何先生问我什么时候普洱茶能清晰?
其实,这个问题不好答复。
但是,事实是市场终究越来越清晰了。
至少,现在那些所谓的百年老茶销售变得迟缓了,购买人变得迟疑了。
一个反智的时代终将结束。
当然,市场永远不会清晰,其真正的症结在哪里呢?
2014年,我去广州,刚好百年福元昌拍卖,一提拍卖了1350万,市场震动。我问朋友李先生,究竟是真是假。
李先生80年代在台湾做紫砂壶发财,90年代中期进入茶行业,算是台湾市场的大盘商之一,只不过,为人低调,从不在江湖走动,知道的,也只是行内人而已。
李先生与我是神交,只是读过我的第一本书,然后通过朋友引荐,成为知己。
对于百年福元昌李先生如此回答:“用屁股想想都知道答案!”
现在市场流行的老茶,控制人其实就那几个,其成因没有云南的官员,恐怕现在都还是在打流。
对于老茶的推广,都是如出一辙,都在台湾出版,4个人4本书,大同小异,其目的都是相互证实。
再通过拍卖行,拍卖来证实高价。
拍卖行是不对真假负责的。
一旦市场到达天价,实际上没有几个人斗胆质疑,市场留下的声音只是惊叹。
百年老茶年份这个东西到底能否判断呢?谁来断定呢?
摆在眼前刚刚新鲜出炉没几年的红印沱茶,铁饼,一大堆大师都断不清楚,何何况一百年前的老茶年份?
当然,年份的判断,我自己认为有一定的痕迹,但是,难以定论。而且,需要一系列条件的配合,比如,同一茶品,同一仓储,并且,仓储手法正常,这样,年份有价值。
但是,事实上,一个茶品出来,天南地北分销,广州存,昆明存,不同的手法,结果都大不同。
如此,年份判定就实际上就失去了价值。至少,带来辨别的难度。
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而且,现在所谓的百年老茶还出酱油汤,本来就不符合色素挥发、物质挥发的原理。任何色素都是一个从浅至深,由深而浅,从 低潮到高潮,由高潮而衰减,这是个常识。
但是,一次次惊人的天价拍卖,让市场为之成魔。
百年福元昌拍卖的之后,我在广州遇到一个在上海会所工作的小伙子,他的会所是体操运动员李宁做老板,拍下福元昌的就是他们的一个客户,是做房地产的。
如此一说,我就明白了道理。
如果我是一个房地产老板,一年赚十几亿,那么,请领导喝茶,喝老班章还是喝冰岛还是喝易武?也都普通。如果请领导喝1000万的老茶,那一定来。
这里面的潜规则,其实在大陆行走的商人皆知。
也就是说,百年老茶真与假是没有关系的。
这背后的逻辑关系表明,只要这个体制在,普洱茶市场永远不会清晰!
前几天,台北的网友alex发了一组图片,说是现在绿印的一张棉纸要卖价2万,并且可以从拍卖价来推算老茶棉纸的价格。
这其实指出了老茶的漏洞在哪里。
总有人看不明白,不知道年份说、干仓说是老茶的暗门。
其实,通过包装纸收购这一件事即可知道,所谓的年份文化、包装文化、干仓湿仓文化,其实都是一个完整的洗脑体系。
因为这些文化的因子种于心,于是,就发出恶之花。
前几年,还有人在香港收购老茶的包装纸张,是谁收,如何明码标价,行内人皆知。
也许有读者会问,包装纸一样,茶叶内胆不一样啊?
这就是仓储的暗门了,一系列的仓储概念,其实都是骗局,有几个大师真正了解仓储是什么?
网友alex另外发了一组大师的图片给我,问我认识不?
其实,这些大师都都早在10年《普洱茶营销》出版的时候“神交”过,只不过,市场越斗越清醒,现在,这堆人知道了不能和掌握真历史的人斗,也不能和知道茶学常识的人斗,于是乎,自己人一个圈子自己出书、自己玩一本杂志罢了。
云南当年某市老板不就喜好老茶?没有老板,何来这些小弟。什么笔记本大王,不就是破产了吗?当年来云南,一身皱巴巴,张主任,邹家驹,都知道啊。现在吹得神乎其神,实在好玩。
实际上,这些人的上家下家我都清楚,只不过,在图书出版的时候,一是当时的云南有股政府势力的支持,二是,当时的出版社顾虑极多。
新书出版的时候,我偏向于历史方面,认为历史真相解说清楚即可,所以,也放了一放。
现在,如此猖狂的黑白颠倒,反倒激发我把普洱茶的黑历史写一写了。
前几天还有个台湾的普洱茶邓大师说了老茶的一个销售暗门,老茶销售可以退,但是,自己认包装,考自己眼力,买到假自认倒霉。如果买了,认为有假,没有喝,可以退,如果喝了,认为有假,则不能退。
这是什么逻辑呢?凭包装纸认真假?包装纸是真的,茶叶内胆就是真的?
我看了媒体采访,如此赤裸裸的张扬骗局的手法,实在是惊人。但是,媒体不懂,还在推波助澜,消费者不懂,读了新闻,认为理所当然。
一个茶叶销售,如果都是围绕包装做文章,做文化,一张棉纸卖2万就不稀奇了。
编者注:吴疆,作家,茶文化学者。2008年写作震动普洱茶界的《普洱茶营销》一书,其书批判了普洱众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