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窠
地理位置:大红袍景区内,海拔高度:326米
九龙窠为母树大红袍的所在地,峡谷两侧峭壁连绵,透逸起伏,形如九条龙,故名。沿着幽谷铺设了一条石径,两侧润水长流,茶园碧绿,芬香沁人,景色幽美。出峡平旷之处的岩壁上凿满包括“晚甘侯”在内的历代名人题咏武夷岩茶的摩崖石刻,其中有北宋范仲淹、南宋朱烹以及唐代茶圣陆羽的后奋、清代崇安县令陆廷灿的诗作。
九龙窠建有名丛园,散布于九龙案的峡谷两侧。名丛园就山势开垦,或依幽谷,或傍山崖,遍植集观赏和饮用于一体的武夷奇茗二十七种。九龙缤还立有九龙名丛园的石碑,锈刻名丛植株名,最著名的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腰、铁罗汉、白牡丹、白瑞香等。这说明九龙窠非常适宜种植和培育茶树,为岩茶的种植与生产培育了许多品种。
竹窠
地理位置:流香涧西侧,海拔高度:351米
竹窠是一个天然的山间谷地,自古是产茶胜地,清代朱彝尊《御茶园歌》诗云:“云窝竹窠擅绝品,其居大抵皆岩场。”比起三坑两涧那些狭长的山润,竹案的地势更加低注,被笑称为三坑两润的“盲肠”。
低洼的地势,凝聚了许多的自然肥料和水分,土壤肥沃,水分充足,又避风排水,青苔滋生。水仙品种宽大的叶片决定了它光合作用能力比其他品种强,在竹案里,每日短暂的光照对它来说足够了。
鬼洞
地理位置:天心寺与慧苑寺之间,海拔高度:284米
鬼洞并非洞,实为一条细窄的峡谷,比“一线天”略见些青天。两边岩壁耸立,遍布青苔和蔽类植物,潮湿、阴臀,人迹罕至,土质肥沃。这里小气候明显,因此孕育了许多武夷山的名丛,遍地皆是茶树,为武夷山名丛的另一个重要的发源地。
马头岩
地理位置:悟源涧、大坑口之间,海拔高度:425米
马头岩形似马头而得名,像五匹奔驰的骏马,又叫“五马奔槽”。马头岩地势比较平坦,形似章鱼,茶园像章鱼爪伸向各个岩谷,形成了许多小气候山场,在1980年前后,由于肉桂产量高,茶科所推广,政府补贴,鼓励种植,很多茶农砍去其他名丛种上肉桂,于此造成今天“马肉”盛行。
马头岩的土壤含砂碌量较多,土层较厚却疏松,通气性好,有利于排水,岩岗上开阔,夏季日照适中,冬挡冷风,谷底渗水细流,周围植被较好,形成独特的正岩茶必需的土质。同时,马头岩地势相对开阔,日照较长,茶叶的酚氨比较高,所产肉桂彰显辛锐的桂皮味,土壤和小气候山场造就醇滑甘润的口感,如今“马肉”已经成为武夷肉桂的重要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