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文化冲击下,侗族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现代化”成为侗家年轻人有意无意追逐的目标。另一方面,以侗族大歌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风俗并没有在侗家人的日常生活中消失。虽然歌会一年不如一年热闹,但仍会吸引侗族人热情参与。显然,这一传统在当代呈现得越鲜明,侗族在诸民族中便会获得越独特的族群形象。同时,与大歌伴生的诸种侗家民俗也会因此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侗族大歌成为侗族本文化在当代得以延续的重要载体。
侗族歌本来“传歌不传文”,与大歌相关的种种言说与行动均是其延续本文的传统方式。随着当代“书写”“图像”文化对侗寨的渗透,大歌以“口传心授”和“集体展演”的特殊传承方式,维护了一个族群的文化在当代的延续和发展。更重要的是,与歌唱相关的社区组织和传统风俗将侗族人特有的传统心性传递到每个族人的生命历程之中。
侗族大歌成为当代侗族人获得文化双语能力的重要工具。随着学校教育的普及,侗家孩子均要接受系统的汉文化教育。学校坏境相对封闭,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孩子对本族文化的疏离。而民间持续的大歌传统为孩子们理解、习得并实践本土文化提供了动力及场景,为侗族人不忘传统并熟练掌握侗汉两种语言及文化提供了基础保障。
侗族大歌成为联系当代不同辈分的族人之间的重要纽带。现在的年代变化,造成了年青一代的侗族人与老一辈不一样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空间。青年人的生活在信息繁杂的当代社会,有更多与外界文化交流的机会,完全可以选择传统以外的生活方式。生活背景的差别级易在不同辈分的侗族人之间造成文化上的冲突和误解。强调全民习得和全民参与的大歌传统,迫使年轻人参与到族人的语境和传统生活中,这对于几代人间在一个公共认同的语境中互相理解和交流是极其重要的。
侗族大歌成为当代南北侗族共同认可的重要文化标志。随着大歌被外来游客者发现、研究和开发以及侗家人在中国许多重要城市乃至世界重要城市公开演出,越来越多的外族人开始了解侗寨侗族大歌的独特魅力,并将其作为侗族整体文化的典型代表。这一文化现象由外而内的影响是,已经不唱甚至原本就不唱大歌的侗族地区和侗族人开始将大歌作为自己的文化符号,接受这一歌唱形式为南北侗族共同的族群象征和300万侗族儿女共同的心里认同对象。无论大歌经过怎样的变容,谁在唱、在哪里唱、唱给谁,它都是我们侗族文化的最典型的口头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