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茶概况
武夷山每年的茶叶总产量大概在7800吨左右,而正岩茶的产区的面积大约在1万亩左右,产量在500-600吨左右,正岩茶在整个武夷岩茶的数量占比10%不到,数量是非常少的。
——数据来源于2010年
岩骨与山场
武夷岩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与地域(山场)有绝对的关系,是形成武夷岩茶品具“岩骨”的前提和基础条件,山场对“岩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和微域小气候两个方面,武夷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地质复杂,供给茶树生长的土壤多由火山砾石与页岩组成,而土壤则决定茶叶是否富含内含物质。
山场对茶叶的影响
1.空气
武夷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负离子含量高,茶叶吸附性强,空气质量好是天然氧吧,造就了天然真味的岩茶。
2.温度
随着温度的升高,糖类物质的积累越多,多酚类物质的积累越多;反之温度越高,越不利于氨基酸的形成与积累。
春季气温较低,有利于氮代谢的进行、蛋白质、氨基酸等含氮化合物质的戊烯醇、乙烯醇形成较多。
3.土壤
对于茶叶品质的影响是重中之重。不同的土壤条件中所含有的矿物质元素总类及含量各不相同,对茶树内含物质的形成,造成茶叶滋味厚薄、香气类型也不同。
4.植被
对于茶叶内含物质的形成主要起着辅助增强的作用。植被好,覆盖率高,可以起到保水、改善土壤肥料、生态调控、遮阴等效果;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茶叶内含物质的形成与积累。
5.光照
茶树喜光怕晒,喜欢漫射光,这些光照主要影响茶树碳氮代谢的平衡,进而影响茶叶的香气类型及滋味特征
6.水分
幽涧流泉穿插茶园间,形成完善的茶园地下水灌溉系统,在水分供应正常的情况下,茶树中的淀粉含量高,对后期茶叶品质的影响在于茶汤中的甜味明显。
产区划分
根据土壤划分,三地茶园的氮磷钾三要素含量比例相距甚大。
1.正岩
紫色砂砾岩;以著名的三坑两涧为代表,土壤含砂砾较多,质地以轻壤为主,土层较厚,土壤疏松,孔隙度在50%左右,土壤透气性好,谷底参水细流,植被条件好,形成独特的正岩茶,茶香气持久、滋味醇厚。
半岩
红色硅铝质土;分布在青狮岩、碧石岩、燕子窠等,主要是厚岩层红土,土层较薄,铝含量较多,钾含量少,酸度高,质地较粘重,森林茂密,云雾缭绕,利于芳香物质和含氮化合物的积累,该产区岩茶香气仍较为馥郁。
洲茶
河流冲积黄土;质地较粗粘,土壤含砾量较小。除正岩和半岩之外的黄壤土茶地及河洲茶,直射光过多,降雨量最小,常年平均积温较高,不论从光质和水热条件上均不如上述两产区,导致茶叶品质不如上述两产区。
山场类型
1坑
一般有两个出口,两面夹山,有多个不同大小面积、不同生态小环境组成的区域。所产之茶的风格多表现为香幽、水醇
2涧
两山相夹,常伴有水流,茶树生长环境湿润,遮阴效果佳,沟边有零散的风化沉积岩。所产之茶的风格多表现为气幽,香远而细、水醇,底蕴足
3窠
类似“坑”,山场面积较小,山场环境多变,有的伴有水流,有的偏阴凉,有的则都无。所产之茶的风格多表现为香幽而细、水醇。
4窝
四周环山,阴风常拂,面积较小,以云窝等为代表
所产之茶的风格多表现为香幽、水醇
5洞
有自己独特的小气候,主要通过流动的水和对流空气来调节,拥有相对恒温的环境,较阴凉。以鬼洞、水帘洞、玉华洞等为代表。所产之茶的风格多表现为香幽、水醇
6峰
山场类型多样,风格也多样。峰顶的出高香、水甜;峰中央的可做到香水并重;峰底的依据其生态条件不同可呈现不同的品质。
以莲花峰、马枕峰等为代表。
7岩
多数光照条件充足,土壤肥沃,供给茶树生长的营养物质成分丰富。以马头岩、碧石岩、佛国岩等为代表,所产之茶的风格多表现为高香霸气、辛辣刺激
坑涧茶、岗上茶、半坡茶
坑涧茶
两面夹山,伴有水流,茶树生长环境湿润,日照时间短,又有风化沉积岩的冲积堆。故所产之茶的风格多表现为香气幽而细腻、不张扬,优雅稳重;茶水醇厚饱满、甜度佳。
岗上茶
光照充足,水系较少,土壤肥沃,故所产之茶的风格多表现为高香型,属于香艳霸道型,水感辛辣刺激,滋味强烈。
半坡茶
半坡茶既有日照又有坑涧,因而易出有香又有水的茶品。腐殖质少,蜡质较薄,比较好做出花果香。
高山生态产茶带
持嫩性高
高山地带的湿度大,茶叶的保水度高,青叶的持嫩度高
醇厚甘冽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叶内含物质的累积
香气清甜高爽
雾气高,漫射光增多,有利于茶叶中含氮物质例茶氨酸等形成,这是形成优良的滋味香气的重要条件
高山韵
海拔高,茶叶具有独树一帜的“高山韵”,总体特征是:水甜、香高、清纯。
好茶场茶叶特征
清凉感
类似吃了薄荷糖,舌苔、舌尖微带清凉气息。
甘冽
口腔回甘迅速,舌底鸣泉,口腔甘甜感和湿润感
清幽
好山场带来的山场气息,饮后如沐春风,又如身在丛林之中,气息干净,清凉和幽香
糯香
出自好茶场的象征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