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我们先下单200件,请尽快发货,谢谢。”7月11日,坪上镇小河村“小河野生茶”精准扶贫基地又收到了一份订单,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份订单来自国家民委。
小河村位于金龙山下,平均海拔800米,有着坪上镇“小西藏”之称。全村共11个村民小组,现有村民259户,105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4户324人,是省级深度贫困村。
长久以来,地处高寒山区的小河村由于耕地面积少、劳动力匮乏等原因,集体经济几乎是空白,村组呈现“空心化”现象,造血能力不足,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脱贫机制,脱贫任务异常艰巨。
“我们要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村里的‘经济血脉’流起来、传下去。”2018年3月,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扶贫工作队队长谢历冰率队进驻小河村后,深入田间地头,走访村干部和村民。通过摸清底子,谢历冰与村支“两委”决定突出产业脱贫抓手,将目光投向了富有当地特色的野生茶叶。
原来,小河村在海拔1273.8米的金龙山北麓,有大片原生态野生茶树,当地已有百余年的制茶传统,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仅停留在自给自足阶段。2018年10月,扶贫工作队利用恒温、恒湿的光伏大棚,建成了集茶叶加工、晾晒、储存、展示为一体的“扶贫车间”,同时发动村里的贫困劳动力上山采摘野生高山云雾茶鲜叶,村里高价收购进行加工,村民采茶的积极性高涨。
小河村兜底户刘连位一家5口人,几乎都没有外出劳动能力,生活十分拮据。今年4月以来,刘连位带着家人上山采茶,不到3个月就入账了6000多元。“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我短短几个月赚的钱比以前一年的还多。”数着刚结算到手的茶叶款,刘连位喜笑颜开。目前,小河村的留守老人和放暑假在家的青少年纷纷加入到了采茶的队伍中来,日收入最高达200余元。同时,“扶贫车间”还聘用部分贫困户务工,他们平均年增收6000余元。
做大也要做强,做好更要做精。今年5月,谢历冰和村书记刘泽荣、村主任刘冠华等人一起,远赴福建省建瓯市学习制茶技术,6月将福建专家请来,在进一步改良提升制茶工艺的同时,保留小河茶叶的特质和乡土味道。
7月5日,国家民委考察团一行来到小河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在了解当地野生茶的发展情况后,考察团详细查阅“小河野生茶”的检测报告,看了“小河野生茶”九项农药残留检查均未检出、茶多酚含量达到13g/100g超标准86%,以及“国家中小叶工夫红茶一级”鉴定证书后,考察团现场决定采购“小河野生茶”在国家民委外事活动中赠送给国际友人,并授权冠名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物委员会外事礼品”。
目前,“小河野生茶”已共销售900余公斤,订单源源不断,预计年产值可达150万元。“制作野生茶除所有成本外,年产值剩余的部分将完完全全留在村里,装进村民的口袋里。”刘泽荣说。野生茶已经成为小河村民打开财富大门的新钥匙。(文:王琳璐)
(责任编辑:邓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