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下关甲沱,绝对是下关茶厂的灵魂所在。甲沱历史基本就是见证了我国建国后普洱茶发展的历史,源于1951年而后一直生产至今。
下关对茶业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发明了沱茶。1903年(另说1902年),大理喜洲商人严子珍和同乡杨鸿春、江西商人彭永昌集资1万两纹银,成立“永昌祥”商号,经营茶叶、生丝、布匹、山货、药材等。
这些商品中的茶叶,当时主要是散茶,从云南或走德钦(当时叫阿墩子),进入巴塘、理塘;或走丽江、木里、雅安运往成都或康定(当时叫打箭炉)方向。彭永昌也做些雅安茶经康定进藏的买卖。
长期的茶叶运输使他们发现,散茶运输货“泡散”,容易齑碎,饼茶又一饼紧压一饼,透气性差,容易生霉。
永昌祥研究了景谷姑娘茶、藏销的心脏形紧茶以后,开发出了一种窝头型,背后有一个碗状的后窝的沱茶,一举占领了四川市场。
1917年,他们将沱茶定型为每筒五圆,每个重9两的形制。别小看这个五圆,它是下关沱茶与稍后出现的景谷沱茶最直观的区别。
早期的甲沱是有几种规格的,100g、125g、250g,而且包装也换了多次,从印有中茶到印有松鹤,一直在变,所以这个茶是一直传承一直求变。甲级沱茶之所以称作甲级,自然是因为他选料比较好,比较细嫩,在下关的生产系列中还有特技、乙级沱等系列,甲沱是其中每年必出的,相当于下关茶厂的拳头产品。
特别是在19年的云南十大名茶中甲沱获得第二名,因此20年推出的甲沱在包装上也体现了这一点。
前段时间有茶友建议在茶品评分中建立一个标杆,以便茶友对比,个人觉得这个标杆非甲沱莫属,那今天来看看第二名的甲沱表现如何?
沱形圆整,撒面条索清晰,压制比较松,香气比较淡
茶色明显偏黄,看茶底,以新茶为主,工艺上和10年代以前有明显区隔。
第一泡,入口厚度很不错,超出预期,青味与烟味混合,茶汤微苦稍有涩感,汤感厚实,水路显细,整体非常协调,融合比较高,显出扎实的拼配技术,杯底有轻烟香。
第二泡,厚度上升,水细滑,略有苦底,烟味成为主导香味,生津稍有反应,回甘也有部分凸现,饱和度依旧非常高,茶汤质感比较好。
第三泡,厚度不变,涩感明显出现,烟味愈强,汤感依旧显饱和,但因涩感出现的原因,质感降低,生津依旧不明显,回甘稍好。
第四泡,厚度与滋味,在这泡有一定量的下降,苦涩皆不明显。生津感稍有起色,但仍然处于比较低的水准。
第五泡,厚度稍升,烟味留存明显起来,总体香气处于下降趋势。生津依旧一般,其它体感也不明显。
第六泡,这泡开始甜感化明显,烟味有不错的留存,滋味下降比较明显,但除了厚度汤感和香味,其它的方面表现非常弱。
第七泡,茶汤质感下降较快,涩感这泡明显,香气趋尽,比较清甜。
尾水,茶汤厚度依然有不错表现,协调感翘尾,饱和度维持在一定水准,内质渐尽,甜感不错。十二泡出水味,结束。
总体评价:三星
2020年的第二名甲沱,前段表现出惊艳的口感,这体现出下关多年拼配技术的积累,如此低的成本,能拼配出如此口感的茶品,尤为不易。高水准的厚度,良好的茶汤质感和不错的传统烟香,保持了甲沱高性价比的特点。
叶底可以看到,新料为主导,春茶比例不高,切碎工艺明显,揉捻很轻。有少许过度发酵的叶片。
我们看到,如同今年下关整体的茶品风格,偏向现喝的工艺体现得非常明显,整体口味清淡很多,相比较老甲沱,浓重的口感风格,20甲沱滋味风格清淡很多,看茶底,结合口感,此茶在前凋萎,轻揉捻,渥黄方面走得比较远,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此茶烟味比较浓郁,后期还是有比较大的转化空间。受限于生津回甘的低表现,只能给出三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