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寒冬,新年将至。
有很多小伙伴们私信我提出一些疑问不知道该怎么挑选茶品给长辈。
比如:为什么大红袍是不是红茶,铁观音是不是绿茶,安吉白茶是不是白茶等问题的出现。
而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准确来说是因为对六大茶类界定的模糊。
不知道究竟是依据什么来区分的,今天,我就来向大家解释一下茶叶的分类是怎么一回事。
六大茶类出现的时间
茶叶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方便人们认识茶,了解茶。
但是六大茶类并不是自古就有的。
茶类雏形基本形成于唐宋时期,六大茶类里最晚出现的乌龙茶叶出现于清代。
现今,国内外统一接受并广泛运用的分类方式,是安徽农业大学茶学专家陈椽教授提出的六大茶类分类系统。
他提出以制茶方法为基础来进行茶类的划分。
根据《茶叶分类》国家标准GB/T30766-2014。
明确以加工工艺和产品特性为主,结合鲜叶原料、茶树品种、生产地域进行分类的原则。
将我国的茶叶产品分为: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黑茶和第七种茶——再加工茶。
这七大茶类还可以根据加工工艺和产品原料、特性、工艺进行进一步的细致划分。
概括来说,不同茶类有不同的加工方式。
同一种原料你用哪种方法制作它,它就可以成为哪种茶品。
也可以总结来说茶类的区分和茶名没有什么联系。
茶品名带有什么颜色,不一定会和此类茶类挂钩。
区别他们的主要原因,只是工艺的区别所造就的不同。
六大茶类的发酵度
零发酵(发酵度0%)——绿茶
微发酵茶(发酵度5%~15%)——白茶
微发酵茶(发酵度10%~25%)——黄茶
半发酵茶(发酵度8%~80%)——青茶
全发酵茶(发酵度80%~100%)——红茶
后发酵茶——黑茶
小结
不同茶类虽有区分,但是这样的区别最大的主旨是为了让茶友们能够更加方便且系统地喝到自己喜欢的茶品。
若是喜香的朋友可以适当选择绿茶、红茶、当年的普洱、香型的乌龙茶例如铁观音、凤凰单丛、武夷岩茶奇兰、瑞香等茶品。
若是喜欢口感浓郁的朋友可以适当选择陈年白茶、熟普、武夷岩茶足火水仙等茶品。
希望茶人陈馨的文章可以让你更好地了解中国茶。
欢迎各位朋友点赞关注,提出不同建议在评论区里进行讨论。
本文由茶人陈馨原创撰写,想要了解更多精彩茶叶知识,快来关注茶人陈馨。感谢阅读。
#看见非遗新色彩##茶##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