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在成为大师之前,首先得是个人。
是人就要吃穿用度,就要钱。
文人向来清高,撰文、写字、作画这么高雅的事儿,哪能沾上铜臭味呢?
怎么办?
用个雅词替代吧。
于是乎,“润笔”一词应运而生。
“润笔”是书画交易中的一句行话,意思是买家要得到一幅作品所出的价钱。“润笔”之说,始自一句玩笑。
《隋书·郑译注》载:
上令内使令李德林作诏书,高颖戏谓(郑译)曰:“笔乾(干)”。
郑译答曰:“不得一钱,何以润笔?”
上大笑。
翻译一下,大概说的是这么个故事:
北周时,郑译与隋文帝杨坚有同学之谊,又帮助杨坚获得皇位,但因贪赃枉法被贬。后来,他奉诏回京治病,隋文帝杨坚接见他时,下诏恢复他的爵位和官职,当场命内史令李德林起草诏书。
这时,高颎对郑译开玩笑说:“笔干了。”郑译回答道:“我出为刺史,拄着拐杖回来,没得到一个钱,用什么给你润笔?”
杨坚听了大笑。
杨坚 画像
大笑之后,很可能就是大手笔地“赐金”了。
润笔,原是拿毛笔泡水的动作,泡开的毛笔较易吸收墨汁,写字时会感觉比较圆润。
经过高颖和郑译这么一个回合的玩笑,再加上主子的开心大笑,以及后来人的添砖加瓦,竟也流传到了今天。
郑板桥:白银为妙,闲聊免谈
大幅六两,中幅四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
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盖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若送现银,则中心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犹恐赖账。
年老神疲,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
送礼不如送钱,我也没工夫陪你们闲扯。——妥妥耿直boy一枚!但这就是大师的一贯表现~
有一次,一个富商求郑板桥写对联,郑板桥开价一千两银子,商人讨价还价五百两。郑板桥提笔挥毫写下了上联“饱暖富豪讲风雅”后,转身就走。
《郑板桥卖画》连环画封面
富商上前拉住他,请他写完下联,郑板桥曰:“你付半价,我只写上联,货真价实,何须要下联。”富商无奈只好再付五百两,郑板桥才写下“饥馑华人爱银钱”的下联。
郑板桥出身微寒,一生爱贫讥富,他不因收了富商的高价,而改变其刚正不阿,秉才击俗的人品,在对联中仍然对富商施怒骂之情,这正是他受到后人崇敬的重要缘由。
郑板桥 竹石四条屏
郑板桥 《难得糊涂》
齐白石:一尺六块钱,不含服务费,大写加粗不议价啊
绝止减画价,绝止吃饭馆,绝止照相。
吾年八十矣,尺纸六圆,每圆加二角。
齐白石为人谦和,但自定的稿费标准却绝无商讨的余地。
他在七十多岁的时候,因苦思作画而少休息,就直截了当地敬告买家:病倦交加,故将润格增加。
齐白石 影像
在他家的客厅里,挂着他亲笔书写的稿费标准,明码标价,一清二楚。有一人来求画,但数数荷包里的钱,只够买一只半虾,但他想得到齐白石亲笔画的两只虾。
齐白石 猴图
咋办呢?
齐白石说:“我一生受苦,从童年至今,所以钱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没钱,怎么生活呢?“
“不过,”齐白石话锋一转,接过钱说:“放心,一定让你满意。”
齐白石 花卉草虫
只见他先画了一只正在水边嬉戏的虾,活灵活现;又在旁边,画了一只在水面上只露出上半身的虾,下半身被层层水波挡住,惟妙惟肖。
两人皆大欢喜。
黄永玉:只收现金,讲价者恶狗伺候
画、书法一律以现金交易为准。钞票面前,人人平等。
当场按件论价,铁价不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纠缠讲价,即时照原价加一倍,再讲价者放恶狗咬之,恶脸恶言相向,驱逐出院!
黄永玉自撰此润格时正值1996年,回归故里的他已是七十二岁。乡人闻听他回到故里的消息,纷纷登门求画。黄老不堪应付,故作此颇具郑板桥风的润格,以警来者。
黄永玉 影像
他说,近年返乡频频,见故乡诸君子开发气象恢弘,如日中天,白票子进红票子出,数钞票不眨眼,进银行当散步,行势喜人,一股暖流通向全身。
又说,本老朽虽少年失教,然好学之心未泯,面对君子,岂可不学?
黄永玉 《一匹千里马》
于是学来了这样严苛的“收费标准”。但实际上,黄老的润笔费全部“作修缮凤凰县内风景名胜、亭台楼阁之用”了。
黄永玉 《朝露》
有些人总认为书画家写个字画个画是很简单的事情,一挥而就,于是总是张嘴就要字要画,绝不提给钱。
但是书画家看似“一蹴而就”的事情背后却有着很多年呕心沥血的苦练。
总而言之,该给钱就得给钱~
更多精彩,尽在“遇见诗书画”(WXG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