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七,离除夕又近一步!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国人过年都讲究仪式感的,比如二十三祭灶神,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
而今天二十七,是宰公鸡。
到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要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像贴春联、包饺子、祭祖、守岁等,这些传统依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不过守岁变成了一边守岁一边看春晚并吐槽春晚、集五福、抢红包……
丰富的娱乐,冲淡了现代年的味道,不如今天随小编看看古人是如何风雅过年的。
上至皇帝,中至文人画家,下至百姓,不同的绘画,表现不同的阶层年景。
宋徽宗 《芙蓉锦鸡图》
“岁朝”是指农历正月初一,作为应景之作,古代绘画中的《岁朝图》最初是在宋代宫廷中兴起的,流传至今年代较早的作品是北宋画家赵昌与董祥创作的《岁朝图》。
而在北宋,说起“岁朝图”,还要谈到大名鼎鼎的徽宗皇帝。他热爱风雅,而冬天不易看到珍奇花卉,甚是想念,因此,徽宗即命令画师在新春时图绘以供赏玩。他不仅命宫廷画家们编撰《宣和睿览册》收录宫中奇珍异鸟,还编撰了《宣和画谱》记载了当时的绘画文献。
上图,就是宋徽宗的《芙蓉锦鸡图》,堪称当时的代表作之一。
按历史年代,小编特意先介绍了他。
明宪宗朱见深《岁朝佳兆图》
宋之后,肯定是明朝了。在在流传至今的古代《岁朝图》中,明宪宗朱见深的《岁朝佳兆图》即是以钟馗为描绘对象,而此画也可看作是祈福的宫廷年画,在作品右上方有“画图今日来佳兆,如意年年百事宜”的御题。
在画中,钟馗一手持如意,一手扶在小鬼的肩上,他犀利地盯着飞来的蝙蝠(意为福来),而小鬼则双手捧着盛有柿子和柏枝的托盘,意为“百事如意”。
足见,此时的钟馗也开始具有吉祥的寓意。
《乾隆帝岁朝行乐图轴》
接着,就是清朝的皇帝了。
首当其冲的,肯定是十全老人的乾隆帝了。
不过,上图不是乾隆爷画的,而是展现他的皇宫新年生活的。这幅画,由清宫中的外籍画家郎世宁、蒋廷锡等人参与,所以,他们在传统中国画中融入了西画的元素。
在下面这幅局部图中,我们更能清晰地看到乾隆的真实面目。
《岁朝行乐图》中的乾隆皇帝
在《乾隆帝岁朝行乐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宫廷的长廊中挂满了彩色灯笼,柱子上也贴着春联,这在平常的《岁朝图》中是不多见的。
说完帝王的年景生活,再说说文人及普通百姓的吧。
李世倬《指画岁朝图轴》
“岁朝”当天,常以鲜花、蔬果、文玩供于案前,以求新年好运、春意盎然,被称为“岁朝清供”。
正所谓是: “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
赵昌《岁朝图》
“岁朝图”作为传统文人画的重要主题,历来深受画家们喜爱,他们通过笔下场景及风物等名称的谐音、历史典故或民俗寓意等,展现对新年的美好祝福和期待,反映出文人墨客的古雅情调。
宋代赵昌所作的《岁朝图》,乃为“岁朝图”的最早可见者。它的颜色瑰丽,构图特殊,极具装饰的效果。
明 袁尚统 《岁朝图》
明李士达《岁朝村庆图轴》
《岁朝村庆图》中放爆竹与敲锣鼓的场景
明代画家袁尚统的《岁朝图》创作于清顺治13年(1656年)春日,画中的众多孩童在院中敲锣、打鼓、放鞭炮,屋内有三位长者同桌对饮观看儿童嬉戏。
明代画家李士达的《岁朝村庆图》亦出现同类场景,此画作于戊午腊月的石湖,上有乾隆皇帝的题诗与多方内府鉴藏印。作品描绘了村庄中的儿童燃放鞭炮、敲锣打鼓的景象,充满了喜庆欢乐的气息。
说完宋明,就是清朝了。
清 周恺 《岁朝图》
清 张俨 《岁朝图》
在清代,上睿、周恺、张俨等人创作的《岁朝图》中,也皆有燃放爆竹或敲锣鼓的场景。
这说明,在过年的不少方面,都是有传承的。
自古中华是礼仪之邦,讲究新年的仪式感还是必不可缺少的。
齐白石《岁朝图》
民国以来,也不泛有《岁朝图》。
代表人物之一的就是齐白石。
他曾在《岁朝图》里就绘有白菜。当然,对于白菜,古人有很多的理解,古人爱白菜,为白菜题诗作画,甚至出了本书叫《菜根谭》,意为“嚼得菜根,百事可为”。
毕竟中国是个农耕社会,耕读传家。子弟为官,也不可忘本,而是“士大夫不可一日不知此味”。
北宋苏汉臣的《货郎图》
年末了,庆祝新春的最好方式,就是“买买买”,如今各大网站也开启了“购物狂欢模式”,而“买买买”不仅是现代人的专利,其实人家古人的“购物车”同样丰富多彩,他们也是购物达人。
“货郎图”是宋代较为流行的一种表现当时流动小商品买卖的绘画形式——“流动小摊贩”。在商品流通尚不够发达的南宋时期,货郎们走街串巷,一副货担就是一个小小的百货店,货郎们不仅为偏僻的乡村带来所需的货物,也带来各种新奇的见闻。
上面画作,就是北宋苏汉臣所作的《货郎图》。
更多精彩,请持续关注“遇见诗书画”公众号,
诗书画兴趣交流可添加小编wx:zuojiameng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