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推文中,我们介绍了宋代贡茶,了解到北苑贡茶复杂而精细的采制过程。
顺着时间发展脉络,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元、明、清,康康贡茶在此三个朝代有哪些变化吧~
清·丁观鹏《太平春市图》
元
元朝除了保留着宋朝遗留下来的一些御茶园和官焙(制茶场)之外,还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溪畔设立了“御茶园”。
焙工数以千计,规模甚是壮大。
清·佚名《武夷山十八景图》局部
明
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体恤民情,认为蒸青团茶劳民耗力,特下诏,罢造龙团,改贡芽茶。
但茶农负担依旧沉重,不仅需要完成摊派的贡额,每年还要分担喊山供祭费。
释超全在《武夷茶歌》中也曾提到:“景泰年间茶久荒,喊山岁犹供祭费。”
明·陈洪绶《品茶图立轴》(传)局部
其实,为了祈祷一年茶事的顺利开展,历代皇家御茶园都会举行盛大的喊山祭祀。
每年的惊蛰日,官吏和茶农致祭御茶园边的通仙井,祈求井水满而清,用以制作贡茶。
祭祀完毕,鸣金击鼓,台上扬声同喊“茶发芽”。
这就是流传至今的“喊山”习俗。
明·仇英《换茶图》局部
清
到了清朝,贡茶产地进一步扩大,江南、江北著名茶地区都有贡茶,其中有些贡茶是皇帝亲自封的。
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在位期间,是清朝的鼎盛时期,被称为康乾盛世。
此时国泰民安,社会稳定。所以皇帝不喜久坐宫中,常常周游天下。
清·王翚《康熙南巡图卷第七卷》局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康熙和乾隆,他们不仅是南巡“达人”,还是贡茶“星探”,各地进献的茶叶,只要赢得两位皇帝的青睐,便有机会扶摇直上,成为“高大上”的贡茶。
比如康熙皇帝在南巡江苏太湖时,巡抚进贡了一款“吓煞人香”,康熙皇帝觉得这个名字不雅,另题为“碧螺春”,从此列入贡茶系列。
清·郎世宁《乾隆帝后妃像卷》
到了乾隆皇帝,情节也是惊人的相似。
乾隆南巡时,老竹庙和尚大方创制进贡“老竹庙大方”茶叶,乾隆品尝过后,赐以“大方”为茶名,自此岁岁进贡。
没过几年,当他游至江南,品尝了胡公庙前茶树上所采制的龙井茶后,又将庙前茶树封为御茶。因为胡公庙前一共只有十八棵茶树,由此,称为“十八棵御茶”。
元朝以蒸青团饼茶为主,明朝开始改贡芽茶,炒青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采摘细嫩芽叶,炒制成形态各异的茶叶。
到了清代,在明朝贡茶的基础上有了扩大,以烘青茶与炒青茶为主,制作工艺更加精细,外形千姿百态。
更重要的是,在明末清初之际,正山堂江氏先祖偶然间创制出正山小种,开创了世界红茶之源!
随后又漂洋过海传入欧洲,成为皇室贵族们钟爱的饮品。
2005年,在正山小种第二十四代传人江元勋先生的带领下,颠覆传统红茶制作工艺,用单个芽尖,研究创制出了金骏眉。
不但填补了中国长期以来没有高端红茶的空白,更引发了国内红茶热,为中国红茶的崛起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