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南宋末年,宋帝卫王赵 南逃路经乌岽山,口渴难忍,山民献红茵茶汤,饮后生津止渴,赐名为“宋茶”,后人称“宋种”。还有“凤凰鸟闻知宋帝口渴,口衔茶枝赐茶”的传说,因此又称“鸟嘴茶”。
至清同治、光绪年间,为提高茶叶品质,人们通过观察鉴定,实行单株采摘、单株制茶、单株销售方法,将优异单株分离培植,并冠以树名。当时有一万多株优异古茶树均行单株采制法,故称凤凰单丛茶。凤凰单丛茶出产于凤凰镇,因凤凰山而得名。
凤凰单丛茶产地及其气候介绍:
1、光照
凤凰茶区处于北纬23. 5度,海拔400-100。公尺以上的高温多湿的海洋性气候地区。据本地气象观测资料(1949-1986年)统计,历年平均积温为7061. 6℃,比本地平原偏少8024. 63 ℃;历年平均日照量为1402. 9小时,比本地平原偏少524. 3小时。相对于本地平原低光照强度、短日照量和短波光质的自然光照特点,为凤凰茶的喜温、耐阴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良好的生育条件。
凤凰茶种植在常年高山云雾多,空气湿度大的生长环境,使其光合作用处于适当低光照强度,直射光减少,漫射光相对增多的光照条件下,使茶叶有效地形成和积累了鲜叶原料的化学物质组分,从而提高了茶叶原料的产量和质量。
2、降雨量
凤凰山地形从北向南,由高山过流到丘陵、谷地、平原,面向南海,距离南海只有几十公里,因此,受热带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特别是东南方的山峰比较低矮,有利于南海暖湿水汽的进入,而产生抬升冷却作用造成大量降雨,使凤凰山区成为多雨地区。
凤凰镇一般年份降水天数为140天,历年平均降雨量为2161.1毫米,比本地平原偏多382. 8毫米.每年雨季多集中在4-9月,除12月份和1月份的雨量少于50毫米外,其余各月份均大于100毫米。日最大降雨量200毫米,多分布在7-9月份的台风暴雨降水过程。空气相对湿度为80%。这些数据说明,凤凰茶区的水分条件非常优越,为春、夏、秋、雪名茶生产提供了优越的水分生长条件。
3、气温
凤凰镇地处北回归线之北(即北纬23度53分),跟北回归线不远,距离南海也不远,受海洋暖湿气的影响,常年春天吹东南风为主,偏北风少;夏天东南风最多,北风最少;秋天吹东风;冬天吹北风。因此,属于南亚热带气候,湿和凉爽,常年平均气温在20℃至22℃之间。也由于所处的纬度低,每年的霜期不长,一般只有2至3次,每次3至4天,多发生在小寒至大寒期间或大寒至立春之间。所以,素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之称。这恰恰适合茶树喜温喜湿的特点。
因地形和海拔高度的关系,微域气候的差异也很明显,各个村落的气温也有差异。东兴村年平均气温20℃,东尝村19.5℃,老君留村18.9℃。在同一茶山上,也常出现春季山脚的茶树新梢已展开1-2片新叶,山腰的茶树茶芽才开始萌动,而山顶的茶芽还在休眠的现象,这样,便有“十里不同天”之说,特别是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气温)。
据测量记录资料载:气温递减率是高度上升100米时,气温便下降0.4℃至0.5℃,也由于山峰高耸,云雾多,造成日照时间短,直射光少,漫射光多,昼夜温差3-4℃(冬天昼夜温差8-10℃)给茶树积累有机物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土壤
凤凰山的形成至今,年代久远,岩石风化较深,表层物理风化不断发展,凤凰茶区的土壤属红壤和黄壤,有不少茶园的表土层是由片麻岩、沙岩、花圃岩风化形成的,表土颜色灰色或灰棕色,矿物质不断分解而贮藏于土地之中。
地面上的动物、植物的生生死死无数的尸体和粪便、枯枝落叶的堆积、腐烂,使土地腐值质不断增加年积月累,使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甚适合茶树生长,使茶树有充分的养料。但在地震、山体滑坡或山洪冲积等情况下,各处的土地厚度、所以的成份、数量都有差异,因此,造成各处的茶叶质量的差异。
但当前风凰茶区的土壤肥培管理存在二个间题,一是水土流失,特别是夏季暴风雨,地表径流冲刷表土,造成表土流失,茶根露出,严重影响产量,未来的时间里面凤凰单丛茶将会变得更加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