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茶叶名称在唐代以前的古书中有多种称呼:“荼”、“茶”、“荈”、“槚”、“蔎”、“诧”、“茗”、“葭”、“葭萌”、“诧”、“卢”等,其中以“荼”字用得最多,但当时“荼”是一个多义字,“荼”有苦菜和茶两重意思。后来为了区分苦菜和茶,将指茶的荼字加一个“木”字旁,因此就有了“木荼”。
“茶”字最早见于《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大致在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间世,其中已有'采茶薪樗'(《幽风·七月》)和“谁谓荼苦,其甘如荠”(《邶风-谷风》)之句。
茶文字的规范,自隋代的一本字典性质的书《广韵》开始,它同时收有“荼”、“木荼”、“茶”字,并说明“茶”是“荼”、“木荼”的俗称,因此唐代开元年间官修《开元文字音义》中就正式收入了“茶”字,专指茶树和茶叶,到陆羽写《茶经》时,就只用《茶》字,而不用“荼”和“木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