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这是指到了农历的九月中旬,我国很多地方的气温都降至0℃以下,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凝结成白色结晶体,称为霜。
霜降过后,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
而在南方地区,虽然中午的气温依然高达20多度,但一早一晚的温度很低,昼夜温差较大,需预防感冒。
霜 降 形 成
霜是水气凝成的,水气是怎样凝成霜的呢?
南宋诗人吕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写道:“驿内侵斜月,溪桥度晚霜。”
陆游在《霜月》中写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
说明寒霜出现于秋天晴朗的月夜。
秋晚没有云彩,地面上如同揭了被,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以下,靠地面不多的水汽就会凝结在溪边、桥间、树叶和泥土上,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
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说“浓霜猛太阳”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月令七十二集解》中讲:“九月中,气宿而凝,露结为霜矣。”
可见,气遇冷而成露,露遇冷而凝霜。
天冷了,农民秋收完结,转而冬藏,万物寂然。
习俗|吃鸭
闽南台湾,要在霜降这一天吃鸭,称为进食补品。
有谚语云“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
所以,每逢霜降,闽南地区的鸭市便趋向火爆,赚的盆满钵满的老板乐不可支,购买的人也开心祥和。
习俗|吃柿子
霜降要吃柿子,是很多地方的习俗。
俗话说;“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
类似这样的说法,乍听不明所以,细细想来,却能体味出民众的淳朴可爱来。
仿佛把流水般恬淡的日子,过出了一丝仪式感来。
习俗|吃蔗
俗话说:霜降到,甘蔗俏。
此时食用甘蔗,食之甘甜,甜到心窝。
将新鲜的甘蔗削皮,切碎,和红茶共煎。
可以清热生津,治疗咽干口渴,是秋冬季不可缺少的调饮。
如此,霜降把茶最好不过。
霜降节气里,空气干燥、天气寒冷,防秋燥不能放松,还要注意添衣保暖。
霜降的西双版纳,秋雨已歇,此时的谷花茶,白毫若莲,其香如荷。
如果居住在北方,在暖气未送之前,要重视保暖、防秋燥、祛寒湿。
绿茶、清香型铁观音,不宜多饮。
红茶、褪火后的岩茶、普洱熟茶、黑茶、老白茶,适饮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