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厂壶的泥料传说有很多版本,再加上台湾玩家给不同泥料附加的很多创造性称谓,一时间似乎乱象丛生,让人无所适从,比较著名的有:黑星土、年糕土、黑金砂、绿豆砂、巧克力、拼紫泥。。。。。。
年糕土
20世纪的1958年"大跃进"方兴,国营宜兴紫砂一厂为提高产量,尝试改变繁琐费时的传统拍打和挡坯方式制壶,探索"注浆"成型。
“革命”是把红泥岩磨炼到100目左右,意欲制成流动浆料。但紫砂的石英颗粒,无论大小总是有棱有角的,在浆态中仍是几何形排列,其流动性差,不仅不适合“注浆成型”,连“手拉坯成型”也做不到。
▲一厂年糕土
“革命”失败了,精神不能倒!为注浆所炼制的泥料不能浪费。担任厂技术研究室副主任的顾景舟提议:在100目的红泥中调配一些紫砂泥以恢复其硬度,仍可用拍打和挡坯方式制壶。
后来,台湾的玩壶者,称这批泥色为红褐偏咖啡色的紫砂壶为“年糕土壶”。
黑星土
黑星土,又名细黑星、铁星泥、黑铁砂等,是配制泥料,并非紫砂原矿。紫砂原矿中,也有被称为黑星紫泥、铁砂紫泥的,但与此所产生的效果并不相同。
▲黑星土 竹语
上个世纪70年代,宜兴紫砂工艺一厂在配制拼紫泥碾磨过程中,某日临近下班突然停电。操作工下班时,忘记了将电闸拉开。结果第二天上班时,操作工发现碾磨机在工作,以为早就来电,配制的泥料已得到足够时间的碾磨,于是将泥料送去成泥车间成泥。
▲黑星土烧成效果
实际上,仅仅是在上班前10分钟内才来电,由于碾磨时间不够充分,泥中加配的锰料细度不够,成陶后砂壶上均匀地布满了黑星,煞是好看,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于是取名黑星土。
拼紫泥
据《宜兴紫砂矿料》记载,1958年紫砂厂加工的拼料泥,俗称“拼紫”,就是用球磨机把氧化锰磨细后按一定的比例调入已加工好的紫泥粉料,这样既能降低烧成温度,减少烧成风险,还可以使烧成后制品颜色加深,呈色统一。
▲一厂拼紫泥
在当时的背景下,紫砂厂身兼创造外汇的要务,其产品是要卖到国外的,所以无论在添加比例上和烧制温度上都有严格控制,这也是为何当年紫砂厂统一练泥和统一烧制的原因,因为统一便于批量控制。
而在陶瓷专业人士眼里,这都不是事。天然的紫砂矿料,本身就是天然的硅酸盐化合物,其化学成分中含有氧化铁、氧化硅、氧化铝等多种氧化物,其中氧化铁就是最好的着色剂。紫砂器烧成温度一般在1100℃到1250℃之间。添加着色氧化物的紫砂胚件,在高温烧成过程中,添加物大部分已挥发,存留的部分则和原料中的氧化物形成稳定的固溶体。这种固溶体在正常100℃左右基本不会析出其他物质。但是,如果紫砂胎质未达到烧结程度,就有可能使紫砂器因未完全形成氧化物固溶体而产生着色氧化物析出现象。由此可见,在紫砂原料中只要不添加国家对陶瓷餐具类中禁止用的着色氧化物(如氧化铅等),同时着色氧化物的加入量符合科学的调配比例,并能严格控制制品的烧结程度,就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