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圈有人说:好茶应该卖高价。
也有人说:喝茶的人,十有八九不懂茶。
这些看似有理,实际坑自己的话。卖茶的老板,最好别信。
好茶,就要卖高价
一位茶商朋友约老杨喝茶,说:
今年茶叶不好卖,帮忙卖点茶叶嘛。
老杨果断地说:只有两个要求,品质好、价格不贵。
茶老板拿来一饼200克的懂过试茶,特别强调:懂过茶,当日常口粮很不错。
老杨说:懂过平时我也喝,这个名字有意境,品质也不错。苦尽甘来,香高味浓,尾水甜润,像极了生活。
喝了几杯之后,品质的确不错,问茶老板什么价格。茶老板说:真正的懂过春茶,360一饼。
这话听得老杨倍感心凉,老老实实告诉他:懂过春茶混采,200克饼360,太贵了。
茶老板也是很无语:市场就是这个价,有人卖500多一饼呢,你怎么能说贵呢。
老杨喝下一杯浓茶,压制住自己躁动的内心,继续说:有没有更好的茶?
茶老板还有南迫的古树,给老杨的价格是7500一公斤。这个价,比老杨的零售价还高,也就不敢要求试茶了。
然而,茶老板却始终觉得:市场上,好茶就那么点,真正的南迫古树,要喝好茶就得花这个价。
茶老板说得似乎也没错,但总有种一言难尽的感觉。
以前,茶叶市场不透明,原料商、经销商,终端门店,每一个渠道都要赚一些利润,好茶卖高价,很正常。
但如今,市场透明,茶山基础设施完善,谁都可以跑到茶山收点茶叶。而每个茶客身边都有一群卖茶的,买茶都会货比三家。
纵然茶叶真的好,高价,也卖不出去了。
市场遍地烂茶
茶叶市场,品质和价格没有标准。
茶老板到茶城,张口来一句:500块一公斤的口粮,来一泡试试。
试了茶叶之后,味道实在是不敢恭维。喝了上千块一公斤的茶叶,也没有特别舒服的感觉。要在终端市场喝到真正的好茶,确实靠缘分。
于是,茶老板有了一种错觉:市场遍地烂茶,就是自己的茶好,别人就算有点好茶,也是不会流入市场的。
茶叶市场的好原料,分散在大大小小的茶企手中。每一个做茶的企业,手中都有一些好原料,只是多与少的区别。
有的茶企从茶农手中直接包茶园,手中好原料多一些。有的茶老板不承包茶园,从毛料商的手里拿货,好料稍微少一些。
但请相信:每一家做茶的,都有一些好原料。千万别觉得,好茶只有自己手中才有。
十有八九不懂茶
喝茶的人,十有八九不懂茶。这句才是真正的坑人。
茶老板都遇到过:自己手里最好的茶,给茶客品鉴之后,茶客却说,你这茶很一般。
茶老板听了,简直火冒三丈:我这么好的茶,你竟然说品质一般,你不懂茶。
这样的人遇到得多了,就真觉得十有八九的人不懂茶了。
茶老板手中的货,或许是真的好。但每个人喝茶的品质不一样,审美也存在差别。
比如,一个平时卖台地茶的老板,手里有几公斤正气塘的古树茶。在茶老板的眼里:正气塘的古树,已经是好茶了。视若珍宝,卖3000一公斤。
但不巧的是:这位茶友平时是喝冰岛五寨的,在他眼里,这个茶真的很一般。
而且,每个人心目中好茶的标准不一样。
有的茶友喝香气、滋味、层次感。有的茶友喝喉韵。有的茶友喝茶汤成团的感觉、包裹度。
茶老板手中层次感好的茶,可能喉韵弱一些。这在喜欢喉韵的人眼里,就不算好茶。在喝包裹度的茶友手里,也算不上好茶。
喝茶,人各有所爱,不必把自己的好茶标准,强加在别人身上,还觉得别人不懂茶。
愿意花上千元买一公斤茶叶的人,对茶都是很有研究的。
不要小看茶友们对茶的执着。他们会担心制茶工艺达不到自己的标准,不远万里跑到茶山,看着做茶。也会为一片喜欢的好茶夜不能寐。
卖茶的老板,只要想一想:您对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有多执着。爱茶的人,就如您这般对茶执着。
愿意花几千块买一公斤茶叶的茶友,都是很懂茶的,都是有自己的品鉴体系的。
如果茶老板觉得能忽悠他们,简直太可笑。只是大多数茶客,看破不说破。你坑我,我不说,下次我找别人买。
写在最后:
对茶企而言:有好货,更不应该小气。
毕竟,茶叶市场,最难得的就是信任。如果用便宜的价买品质好的茶,信任也就建立了。
如此,薄利多销成为可能,茶企就能良性循环。
如今的茶叶市场,哪有什么秘密可言。
如今,一切皆是透明的,只有薄利多销才是王道。
很多茶老板可能不习惯这种方式,但新进入茶行业的人,正在利用互联网等低成本渠道,以原料成本+微薄利润的模式,蚕食传统茶商的市场。
茶客需要的是:便宜的价格买到好茶。市场,有需求,就一定有人压低运营成本,薄利多销。
这也符合:市场越繁荣,利润越接近0的商业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