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唐代.皎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直译版1:九月九日重阳节,正是登高祈福、秋游赏菊的季节。在山上清幽的寺庙僧院里,东边篱笆围着栽种的菊花黄了。普通的世俗的人,大多数都是喜欢饮酒、滥酒的;谁懂得让茶更加香呢?直译版2:九月九日的山寺僧院里,菊圃栽种的菊花黄了。世俗之人大多喜欢用菊花泡酒来饮用;哪里懂得菊花可以让茶更加芳香呢?意译版:深林僧院,古境清幽,正...
查看全文 >
述评作者:逍遥哥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伟大的茶。《人月圆·山中书事》宋末元初.张可久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译文:兴盛与衰亡,自古以来不过是一场繁盛美好的梦。诗人之眼,早已在行走天涯中感到疲惫不已。(又译:诗人用疲倦的眼睛遥望天边。)孔子家族墓地长满了高大的树木,吴国的宫殿到处是蔓延滋生的杂草,楚国的宗庙中飞...
查看全文 >
小寒在一片雪声里飘然而至,让漫天风雪染上寒意。俗话说:“大寒小寒,冻成一团。”这几天,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迎来了今年冬天以来,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雨雪天气。这个时候,雪花飘飘,寒衣单薄,梅花却开的艳艳,很多人因一个“梅”字,在那里用诗用文咀嚼那一个冬天。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写到: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
查看全文 >
【平鼓】作者:强济人。国工艺美术师泥料:百目老紫泥容量:240cc此器为紫砂传统经典器型之一,造型古朴大方,体态雍容大度,加之独特的泥料色泽使其愈发隽秀美观,耐人寻味。壶身上下收敛,腹部鼓起,浑圆敦实,圆润饱满,圆盖平压壶口,字母线咬合严密,分厘不差,扁圆壶钮,小巧精致,拿捏得当,一弯流,耳形把延续经典,前后呼应。整器做工精湛,泥质细腻温润,刻绘装饰更是细腻传神,为此壶增色不少,令人喜爱!...
查看全文 >
你好,今天4月30日,周二,新的一周“约茶记”为您送上手机壁纸一张,欢迎领取。...
查看全文 >
中国的饮茶,不仅是解渴的生理需要,而且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文化,这门艺术的发轫就始于唐代,它的形式就是“煎茶”。唐代流行的是饼茶,饼茶不宜直接煎饮,必须经过加工。加工的过程分炙、碾、罗道。炙就是烤茶,饼茶存放时,会吸收一定的水分,烤干才容易逼出茶香。烤饼茶,不能通风烤,也不能在燃烧殆尽的余火灰烬上烤,否则火焰飘忽,冷热不匀,都会影响烤炙质量。烤炙时,用夹子夹住饼茶,尽量靠近火,不时翻转。烤出像蛤蟆...
查看全文 >
现在的日本茶道分为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但抹茶道最具代表性,是日本茶道的主流。抹茶道和煎茶道之间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简单地说,中国南宋的“点茶”由镰仓时代的荣西禅师传入日本,形成了日本的“抹茶道”。中国明朝的“泡茶”由江户初期的隐元禅师传入日本,形成了日本的“煎茶道”。但茶道一词所指的是较早发展出来的抹茶道。 日本煎茶道与唐代的煎茶道并无直接联系,是直接由明代饮茶法演化而成的。它是以一种固定的方式...
查看全文 >
唐人已经开始追求茶叶的色香味形,讲究用水的清洁甘冽,使用活火,以及讲究饮茶环境的雅静和美。唐代的茶主要是蒸青绿茶,制作工艺流程是:采茶鲜叶,用笼屉蒸(杀青),捣碎,用模具压成饼(圆、方),每个饼中间有一个洞,用皮绳将它串起来挂在通风处。而唐代煎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取来茶饼,用铁夹子夹住放到炭火上烤,去掉茶饼上的潮气和附着的味道,将茶饼烤得非常松软时放到麻布上,用木槌敲碎。再放到碾子上碾成细细的...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