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心似月迥无尘,诗兴如天清更新。 半枕松风茶未熟,吟怀潇洒满腔春。 ——吴承恩 当下的人们,似乎对禅学和茶的关系,特别的兴趣盎然。尤其是在白领阶层,“茶禅一味”之说普遍流行,似有普及之势。当今时代,在纷繁复杂的世间中奔波的人们,在激烈竞争中拼搏的精英们,日益希求有一个定气凝神、安宁恬静的氛围,给自己一片反观自身,或轻松自在的时空。而禅门之“茶禅一味”的意境,则为许多佛教信徒乃...
查看全文 >
“无相禅茶之法”是唐代高僧无相禅师驻成都大慈寺期间,在坐禅饮水的长期实践过程中开创的,其特点是在茶艺的每一道程序中都融汇一种禅机或昭示一个佛理。 第一步:拈香顶礼诵咒 在优雅、庄严、平和的佛乐声中,僧人缓步步入禅堂,拈香、顶礼、诵咒,这是“无相禅茶之法”的第一步,称为静心。静心、焚香祈愿完毕,两位法师面向众人并排落座,双膝交叉藏于道袍、茶几之下,在略高于膝的茶几上轻放茶具,法师给茶几旁的...
查看全文 >
中国在唐、宋时代禅风大盛,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相传圆悟克勤禅师提出“禅茶一味”之后,禅与茶便形影相随。几乎寺必备茶,僧必饮茶。 中国茶禅文化传入日本,于是而有日本之“茶道”;传入英国,于是而有伦敦“午后茶”;传至欧美,竟有所谓“基督禅”者。茶禅文化影响世界文明,实深广远。 禅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在生活的当下完成觉悟解脱。 一千多年前,赵州从论和尚的“吃...
查看全文 >
禅茶是指寺院僧人种植、采制、饮用的茶。主要用于供佛、待客、自饮、结缘赠送等。禅是一种境界。讲求的“禅茶一味”,“禅”是心悟,“茶”是物质的灵芽,“一味”就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中国禅茶文化精神概括为“正、清、和、雅”。“茶禅一味”的禅茶文化,是对世界文明一大贡献。 茶苦,如人生。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前四苦与生俱来,没有余地去讨价还价;后四苦如影随形...
查看全文 >
文化的精神是“正、清、和、雅”,这一种精神决定了禅茶文化 具有一种不同于哲学和伦理学的社会化育功能。禅茶文化离不开人文关怀,离不开人生日用,离不开禅的关照与感悟,离不开茶的精清、淡洁、涤烦、致和修养功夫。从这个角度来看,将禅茶文化的功能定位在“感恩、包容、分享、结缘”这八个字上,最为恰当;既理事圆融,又雅俗同归,具有在人生日用事中普遍落实和操作的现实意义。 感恩 用感恩的心态喝这杯茶,这...
查看全文 >
翻开中国古诗的书卷,隐约能嗅到茶的幽香。茶在中国,是一门生活的艺术,既是日常提神解渴的饮品,与柴米油盐并论,又是文人高士之绝妙雅事,与琴棋书画相联。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茶是有着一席之地的,从西晋左思第一首煮茶的《娇女诗》到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中,都有关于茶的精彩描写,但最能体现出“茶禅一味”这一精神世界之纯粹的,莫过于诗。 笔者将历代一些写茶的佳句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作者以茶或茶...
查看全文 >
乐烧创始于桃山时代(1573-1600),分黑乐与赤乐两类。日本茶道界流传着一句俗语“一乐、二萩、三唐津”。可见乐烧茶碗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它柔和、温馨,古朴、典雅,令人爱不释手。「乐烧(Raku)」的作法源自日本,早在十六世纪日本幕府时代即已出现,但仅限于传统茶道上的某一流派使用,特别是茶碗方面,因为创作空间得到充分的发挥,乐烧也普遍受到陶艺工作者的采用。乐烧工艺的起源,比较公认的说法是韩日两国...
查看全文 >
在中国的饮茶史上,茶一直都是“提神醒脑、去病祛邪、除燥解渴”的饮料。但随着茶进一步的融入“人的生活”,茶与人的关系,逐渐深化出了关于“心性道德”的修持。后来,人们又发现,茶的精神内质与佛教的奉行的“戒、定、慧”,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伊斯兰教的“尚茶禁酒”有很大的互通之处。于是,茶自然地就受到了佛家、道家、伊斯兰的青睐,并进而成为他们的日常所需。宗教对茶的崇尚,为茶的发展与传播起到了客观的推动作...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