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五,今天来聊聊近几年流行的“碎银子”和“老茶头”,两者是怎么来的。
所谓的“碎银子”是以外力加压结块,然后粉碎、分筛,大号为茶化石,小号为碎银子,之后在经过抛光,在品饮时就冲而不开,即便以煮茶的方式也是坚如磐石。
据了解“碎银子”的加工生产中会加一种叫“缓凝剂”的辅料。这是一种工业化学品,人们天天喝为人体的危害就可想而知了。
“碎银子”附会的卖点就是基于老茶头的基础上。只是差别在于,一种是通过茶叶的自然加工所得,一种是通过工业技术手段拼凑而来。
消费者喜欢老茶头的口感,所以就有企业专门研究普洱熟茶发酵工艺,想将老茶头进行常规标准化生产。
这时候早期碎银子应运而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茶化石”,你可以理解为是一个人为创造的“老茶头”。
一般的普洱熟茶从晒青毛茶到发酵成熟是一次性完成的,根据原料嫩度的不同和产品成熟度的差异,历经发酵时间大概就是40~60天。
发酵后挑选剔除外形、色泽等方面不符合标准的茶块,再对剩余的茶块分割和打磨抛光,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颗颗市场上常见到的碎银子的样子。
为了谋取暴利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假冒伪劣的“碎银子”加工产品。
这些产品披着碎银子的外衣进行售卖,以至于市场上40~50元/斤的“碎银子”,大把的抓。
但便宜的“碎银子”从何而来?
老茶头在熟茶发酵过程中,茶头占总渥堆量的1.5%左右,也就是说一百公斤的熟茶里才出1公斤老茶头。而“碎银子”是100%的成品率,原因就是工业合成。
要耐泡就通过加压筑形,要达到好的熟普品质,看差什么就加什么呗。
用于制作“碎银子”的原料是造成市场上“碎银子”价格悬殊的根本原因。
比如茶叶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茶末、茶碎、边角料、废弃料或是密植茶园低廉的鲜叶原料都可以拿来做“碎银子”。
甚至有不法商家,在制作过程中添加胶体物质、色素、香精等,通过人工液压挤压成茶条固体,再切割打磨抛光,从而工业化生产。
熟普里面比较好的一种感觉是茶汤中会溢出糯米香,这原本是加工和仓储过程中偶尔出现的概率事件,但是“碎银子”不管,他完全可以通过添加的方式完成。
最可笑的,还是“碎银子”从业者丰富的推广联想,把这么一个“高科技”的东西,竟然说成是历史的产物,还恬不知耻的将“碎银子在茶马互市中作为银两来交易”写在自己的宣传语中。
当然好的工艺的碎银子是可以喝的,但是因为工艺的复杂性,加工成本高,价格也是会偏高的,低价的碎银子就大家自己心里去衡量了。
茶友们觉得有什么不同看法,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互动
普洱茶知识博大精深,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