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茶之所以迷人,因为它是生命的沉淀,浸润在岁月的茶香中。从它浓酽的汤色中,细细体会那平和醇厚的真味,那沉甸甸的质感贮藏了所经历过时光的重量,岁月的精华和命运的沧桑统统化入其中,品饮它,何不就是在品读那尘封的往事。
正因如此,现在很多人在品饮的同时也开始收藏古树茶,因为真正的古树茶会越存越香。
不过,不管是新老茶客,只有真正读懂了它,才谈得上喜爱它,追寻它。
近几年来古树茶价格一路飙升,甚至在一段时间还有传闻传出来“天价古茶树”,虽然古茶树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但是还是有越来越多人疯狂追着买,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究其原因:茶有很多身份,最广为人知的,它是一种饮品,用来喝的,而且是健康的、天然的饮品;再来最近几年的天价茶让人们也意识到了:茶是一种有价的商品,而且可以很贵;当节假日到来,我们收到一份茶叶,于是我们又意识到了,茶还是一种日常的礼品……尤其是古树茶。
同样的云南茶树资源是如此丰富,以至于让很多沉浸其中的人“无感”。它不仅茶园分布面积广,茶园形态多样,还有丰富的种质资源,还有悠久的制茶历史。
面对这样的“顶级资源”,如果将它们高效地转化为长期向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更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从业者需面临的课题。
茶是大自然本真的呈现
茶,滋养了我们数干年的文明进程,滋润了我们温润如玉的民族性格。在中国人共同的味蕾记忆里,情感依托中,茶始终温暖而美好。因为一杯茶里,始终有我们心中的世外桃源,是我们亲近大自然的最好方式。
如果说,酒中自有黄金屋,酒中自有千斤鼎,酒中自有诗百篇,酒中自有颜如玉,酒中自有真豪情,那么,茶里自有清净境,茶里自有平常心,茶里自有湛然身,茶里自有世外意,茶里自有香妙意。
茶与酒之间的平衡点,恰好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中庸之道。老庄告退,方滋山水;归隐告退,怀抱人间;游仙告退,快乐自省,酒觞告退,清思益远;功名告退,和静清寂。
如果把这个平衡点延伸到古树茶是最为恰当的。
工业文明和城市化进程,让我们离大自然越来越远,即便是我们吃的食物,想想有多少是从生产线上被各种添加后下来的。唯有茶,还保持着大自然的本真,在钢筋、水泥、玻璃与汽车尾气间,将大自然的本真完整地呈现出来。从雪峰之巅汩汩流下的澜沧江水,与云南这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大地交融后,缔造出了茶这一神奇而美妙的树叶。
数百万年前,大自然的神奇之手让茶树在澜沧江中下游两岸茁壮成长。数千年前,生活在潮沧江中下游的濮人发现并驯化了野生茶。从此,茶香开始在澜沧江两岸延绵的山谷间飘荡。
如今,在这片苍茫而广袤的土地上,恣意地生长着数百万亩有着成百上千年树龄的古茶树和野生茶树聚群。这些古茶树,挟裹着莽莽群山间的清风明月、阳光雨露、晨雾暮云、花木芬芳,通过一杯浅浅的茶汤将整个大自然呈现给我们。迥异而独特的百般风味,足以让每一个爱茶的人穷尽一生去细细品味。
古树茶是云南的宝藏
云南作为世界茶树原产地,分布有大量野生茶树群落、栽培型古茶园和数千万株古茶树,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古茶树王国。据初步资源调查结果显示,云南有古茶树91万亩、约5400万株,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古茶园保存面积最大、古茶树和野生茶树群落保存数量最多的地方。
古茶树是云南茶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2021年,云南古树茶产量约1.2万吨,综合产值达120亿元。目前,云南茶产业已成为年产值过1000亿元、涉及近1000万人的富民产业。
也因此,不少茶友认为,古树茶是普洱茶的宝藏,是普洱茶市场的顶端资源。
让“茶德”贯穿普洱茶的一生
何青元说,茶树在从起源地向其他地域传播的过程中,发生了从形态水平到细胞水平再到分子水平的一系列演化,从而形成今天丰富多彩的种质资源。云南茶树资源的特点是种类多,大叶种、中叶种和小叶种类型俱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都有分布。多数茶种以局部分布为主,大理茶种、普洱茶种等在全省分布广泛。
一棵茶树存活上千年很难得,一个野生茶树群落则可能延续几千年。大量野生茶树群落的存在,不仅为证明云南是世界茶树原产地提供了“活化石”,也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宝贵的种质资源。
事实上,正是古树茶、山头茶价值的被发现,过去10多年间,整个普洱茶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古树茶的价格也不断攀升。
然而古树茶毕竟是一种稀缺资源,每年的产量是有限的,很难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在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价格日益上涨的情况下,受利益驱使,古树茶、山头茶市场近年来乱象频出,甚至不乏有9块9包邮的知名山头茶。
茶界当然应该有茶界的规则,或者说是价值底线。但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不只发生在古树茶、山头茶身上,也不只发生在普洱茶身上。茶产业的快速发展,让诸多茶企和产业链上的人受益匪浅的同时,也让一些丧失价值底线的人成了规则破坏者,使得故事和忽悠在茶界从未缺席过。终端市场上形形色色的名优茶、古树茶层出不穷,刚入行两三年就成为茶界大师,编个难以自圆其说的故事茶叶就身价百倍……当茶界缺乏一个系统的规则体系,来规范伦理价值时,受害者不只是终端消费者,还包括整个茶产业链。
茶产业要想健康、持续地发展,永远需要建立在对规则的敬畏之上。面对古树茶市场的乱象,一些秉承初心认真做好茶的企业,从标准和规范入手推出自己的古树茶标准体系,建构通往消费市场的信任通道。
20世纪90年代起,从“公平咖啡”开始,咖啡行业就建立起“咖啡伦理”体系,涵盖了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公平交易、道德采买、道德消费、可持续发展、生态和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合理价格等诸多层面的内容,在种植者、经营者、消费者之间构建起了标准和规范,让每个环节都有需要遵守的道德准则。
和咖啡相比,其实茶是最早建立起伦理理论的,也就是“茶德”。1000多年前,陆羽就提出“精行俭德”的基本要求。此后,茶开始从日常饮品上升到精神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道德的代名词。
可以说,茶在从一片树叶被人们制作成饮料品饮的过程中,就被赋予了深刻的人文性。中国人将茶视为集物质与精神为一体的复合形态,而“茶德”就是其精神性的标志概念。但一直以来,茶德强调的基本上都是“君子之饮”,说的都是对饮茶者的道德要求,对整个产业链却没有提出系统的道德规范,茶叶伦理体系也就无从谈起。
游戏设计师伊恩·博格斯特,在他著作《玩的就是规则》一书中,曾经描述过玩游戏为何能让人沉迷∶“游戏的魅力不在于游戏的趣味性,而在于游戏所能带来的限制条件和划定的边界——要想玩游戏,我们必须接受游戏规则。”而对规则的敬畏,在缺乏相关标准、准则的情况下,主要来自于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自觉性。为了解决茶界出现的种种乱象,近年来一些茶企进行开始引入各种标准和认证体系,从规则出发践行自己的“茶叶伦理”。
业内流传一句话:“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技术,三流企业做产品”。规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社会终究在进步,规则正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因此,一个企业自身做产品要标准性、规范性,让产品更有保障,建立茶企诚信体系和行业的最佳秩序,做行业的标竿和领头羊,规范整个普洱茶市场的乱象,从而擦亮普洱茶的金字招牌,是每一个茶企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