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茶叶,总会想到各种制作工艺带来的复杂风味,绿茶要杀青,红茶要发酵,普洱茶也要陈化之后才能入口……
但你有没有好奇过,最接近茶叶本身的自然味道,是怎么样的呢?
答案就藏在白茶里。
在中国的六大茶类中,白茶是工序最简单的一种。水灵灵的茶叶摘下来,经过日晒或阴干,自然萎凋并干燥,就成了白茶。
没有复杂工艺,不加以过多人工干预,白茶呈现出的,是最接近自然的鲜甜口感。若是日晒过的白茶,还会产生饱满的“阳光味道”,光是闻闻,就让人心情大好。
今天,就带各位茶友认识一下,中国茶里的极简主义—白茶。
两大传统制作工艺
a、日晒
b、阴干
白茶的制作工艺,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萎凋,萎凋也分为日光萎凋、室内萎凋,简单来说就是日晒和阴干。
这两大工艺传统有着明显地域性特征,比如以福鼎为代表的日晒传统为主,以建阳和政和为代表的阴干传统为主。
日晒或者阴干,都是工艺手法,原理相同。
都讲究自然成品,不炒不揉,低温萎凋、干燥,保留茶叶里的活性酶,促使鲜叶成分发生分解、转化,最终产生果香或花香的清香、醇甜的口感。
三大品类
因制作原料的树种不同分为:小白茶、大白茶、水仙白茶
a、小白茶,指的是利用菜茶群体种作为原材料制作的白茶,跟大白茶树种对比而得名。
小白茶的等级,主要有贡眉、寿眉之分,贡眉是芽叶茶,寿眉是梗叶茶。
b、大白茶,是人们在菜茶群体种里面培育出来的无性繁殖树种,植株相对高大,芽头肥壮、叶片舒张而且大,产量高。
大白茶的主要等级包括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
c、水仙白茶,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诞生于建阳小湖镇,采用闽北水仙树种制作,同时也是白牡丹等级的源头。
水仙白茶是白茶传统三大品类中诞生时间最晚的,采制等级包括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
四个等级
白茶根据采摘时间和鲜叶形态,又分为四个等级: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
a、白毫银针 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的单芽为原料制成。披满白毫,条索欣长,色白如银,外形似针,因此得名白毫银针。
特点:香气清新,汤色淡黄,滋味鲜爽。由于白毫银针采摘时气温低,氨基酸含量高,因此它的鲜爽度最高。
b、白牡丹 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的一芽一、二叶为原料制成。泡在杯中,如牡丹花开放,显白色,所以叫白牡丹。
特点:花香高扬,汤色杏黄或橙黄,汤味鲜醇。白牡丹既保留了白毫银针鲜爽的特点,又带有特定的香气。
c、贡眉 以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为原料制成,毫比较小,叶细嫩。
特点:汤色浅橙黄色,醇爽甘甜,持久耐泡。
d、寿眉 以大白茶、水仙或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或叶片制成。叶子比较大,还有一些梗,一般采摘在四月底。
特点:香气纯正,汤色橙黄,滋味鲜纯。虽然叶子、茶梗较多。
但发酵充分的寿眉往往比白牡丹甚至白毫银针口感更佳,滋味香气会产生荷叶香到枣香再到药香的转变。
六大核心树种
菜茶、 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水仙、福安大白茶
这六大核心树种分布区域较广。
比如菜茶,在建阳、政和、福鼎(包括当地的土茶)、武夷山、福安等多个福建茶叶产区都有分布,福建辖区之外也有很多,比如江西等地。
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是福鼎的核心品类,除了福鼎,其他产区也多有种植。
而且省份分布极广,这跟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优质茶苗输出有很多关系。
数十亿株茶苗被引种到外地,包括现在争议非常大的四川。
政和大白茶是政和产区的核心代表品类,但是在当地的产量也不高。
在闽北地区,种植最多的白茶品类反倒是诞生于福安的福安大白茶(也称高岭大白茶)。
白茶与普洱茶有相似之处,但更加有趣。新茶鲜爽甘甜,本身就足够好喝,而茶叶中的活性酶未被破坏,随着时间流逝而缓缓发酵,香气又会逐渐转变。
新茶的毫香,陈放3-5年,就会被打磨为清新的荷叶香;8年以上的白茶,则有清甜枣香;若是存放15年以上,会蜕变成醇厚甜润的药香。甜度增加的同时,冲泡出来的汤色也会逐渐从浅黄沉淀为杏黄、琥珀红。
能在漫长的岁月中,陪伴一款茶走过由新变老的历程,尝到它微妙的成长与变化,想想也很动人呢。
不过,整体而言,老白茶还是比新茶更难得一些。福鼎人将老白茶奉为消炎杀菌的圣品,小孩感冒、湿疹、牙龈肿痛,都要泡上几杯老白茶来喝,这在当地已变成民间偏方。
老白茶不仅氨基酸含量较高,黄酮含量也明显增加,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功效,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也有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