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林语堂先生认为,喝茶是人类历史上更重要的发明。
喝茶更具有普遍性的发明。饮酒,有人会不适应酒精度;抽烟,有人害怕尼古丁;但喝茶,却绝少有人拒绝。居家生活时,无论富贵贫贱,几乎家家都备有茶叶,只是优劣多寡而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饮茶的国家,历史悠久。唐朝以前,制茶、喝茶都是粗放型的。唐朝以后,茶叶在制作上经历了由饼茶到叶茶的转变过程,转变的节点是在明初,由于那时我国茶制品已远销海外,制作的工艺也就随之考究起来。喝茶的方式,也相应的经历了三次转变,即煎茶、冲茶、泡茶。煎茶是将饼茶碾成茶末,置于茶铫中直接煎煮,再倒入壶中。到宋时,清水先煮沸,热汤冲末,再将茶倒入盏中细品。明洪武年间,朱元璋下令取消贡奉龙图饼茶,倡导叶茶,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喝茶方式,使喝茶趋向平民化。
现在的茶叶种类数千,好茶天价,一般人不敢问津。我们这一带比较平民化的喝泾县茶,尤其是“爱民”绿茶。经县茶叶,久负盛名,清代画家汪士慎写过《幼学斋中试经县茶》的诗:“共对幽窗吸白云,令人心腑皆清芳,长空霭霭西林晚,疏雨湿烟客不返”。经县茶叶青翠碧绿,尖如凤爪,泡入盏中色若菊花,气似轻岚,轻呷一口如嚼橄榄,舌根微涩,齿颊留香。
有了好茶,应该有匹配相适宜的茶具。自明以来,茶具以“景瓷宜陶”为主。茶汤绿黄配上景德镇的白瓷杯,文静典雅的氛围便油然而生。若配上宜兴紫砂壶,把握在手,陶陶然然,那和古朴古风的感觉确实让人沉醉。明代学者周文甫不仅是茶癖,而且爱屋及乌,他死时用心爱的茶壶陪葬。现代人用的茶具,就没有以前的那种韵味了,即便是精制的旅行杯,或者是不锈钢的磁化杯,随身携带,边走边喝,让人看了不太雅观。殊不知《红楼梦》中妙玉说过:“一杯为品,二杯解渴,三杯便是饮驴。”想想,颇有点滑稽之感。
品茶,便离不了茶点。茶点一定要清淡,没有荤油,这样才能与茶味相得益彰。北方一般是面食,薄饼与糕点之类;南方则是干丝或糖姜片。若上来的是董糖,便不由地让人想起明末清初秦淮八妓之董小宛的凄惨故事,仿佛又回到杏花春雨杜鹃声声的烟雨江南了。爱品茶的人,其中不乏有美食家,比如现代的徐志摩、孙福熙、梁实秋、周作人。
只要能清闲下来,我也爱喝茶。倦鸟归巢,日落时分,有时我冲过淋浴,睡袍一袭,陶壶一把,置藤椅于自家庭院的桂花树下,陶醉在mp3里飘荡而来古典音乐之中。唇吮壶吻,轻啜细品,感爱那份清趣、雅尚的平和人生片刻。不过,还是有点缺憾的,此时我想起了家乡那别有风味的茶干来了。
今天,茶友你喝的是什么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