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 一座历史古城,5000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秦汉建县制。汉文、景帝年间(公元前179~141年)置武冈县,县治今市城区,属长沙郡。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封长沙定王之子刘遂为都梁候国敬候,候址今市城郊七里桥,世袭历时131年。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都梁县,属零陵郡。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复为武冈县,属昭陵郡。宋徽宗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升为武冈军,军治今市城区,属荆州湖南路,辖武冈、绥宁、新宁县。元置武冈路总管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武冈路为武冈府。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武冈府为武冈州,辖新宁县,属宝庆府。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十月,岷王朱鞭(朱元璋第18子)从云南迁武冈州城,翌年建王邸,世袭14代,历时272年。清顺治四年(1647年即南明永历二年)四月,桂王朱由榔迁武冈,以岷王府为皇宫,改武冈州为奉天府;八月,永历帝败走黔滇,武冈复为州
清承明制。雍正二年(1724年),新宁县直属宝庆府。民国2年(1913年)9月废州改为武冈县,属湘江道(民国11年,废道直属省);民国26年,属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新中国成立后,武冈县属湖南省邵阳专区(邵阳地区)。1986年1月,武冈县属邵阳市。1994年2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消武冈县设立武冈市,属邵阳市。
在武冈城南15里,有一座道教名山--云山,海拔1372.5米,属雪峰山余脉。
东西绵延数十里,毗连武冈、新宁、城步疆界。史称“道教七十二福地”。虔信道教的宋代仁宗御笔亲批:“云山七十一峰,烟云变幻。”云山之美,蔚然深秀,山明水净,自不待言。山多厚朴、青冈、枫杨、五裂槭,古木参天,四时苍翠;景有水清木秀石奇山幽,云烟缭绕,长年不绝
秦人古道,山谷纵深,多飞瀑流泉,奇峰怪石,舞蝶香花,鸣鸟幽兰。各种天籁,或訇然不绝,或婉转不穷;或簌簌有声,或悉悉素素。
据《湖南考古略》载:“卢生、侯生,(秦)始皇遣入海求神仙茶,不获,居云山。”《重建云山梵刹碑记》也有“昔卢、侯二生,避秦炼丹于此”的记载。香炉峰上的“卢侯二仙祠”,石基尚存。五里庵道旁石崖有隶刻“秦人古道”四字,当年卢、侯二生,即沿此道入山,同当地谭真人一起修炼。此外,尚有侯仙迹、卢仙影、扫坛竹、飞升台、棋盘石等景点,皆为一方胜迹。仙人桥为一天然石桥,横置于喀斯特地形的步云峰山脊上,亿万斯年于此阅尽西风残照、云卷云舒。相传卢、侯二生即于此处得道。
秀丽深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名山产名茶乃江南特色,云山云雾茶自然也不例外。北宋彭汝砺在巡视武冈军时,登上云山,写有《古山寺》诗:(予十一月甲申以使来武冈坐茅茨之室,逼闾阎之陋,无故人往来之乐,怀羁旅不足之情,于是有游古山之寺,在县西十五里,而山水俊拔深秀,亦有可爱者因留置酒,抵暮还驿而作是诗。)
五言排律 (押萧韵)
淡日沙村晚,霜晴溪路遥。蛮人瞻虎节,田父看星轺。
使指勤咨问,君恩费养调。畏途谙跋涉,遗策问刍荛。
腊近云长暝,春迟雪未消。远空低幕帟,叠嶂露琼瑶。
板屋谁家舍,茅檐何处桥。梅香浮远水,藤古上重霄。
细草眠黄犊,巅崖落皂雕。儿童晴出牧,妇女晚归樵。
樵髻骑吹笛,斑衣行踏谣。封疆连五岭,习俗带三苗。
狐鼠藏溪老,豺狼脱洞骄。今当蒙润泽,久已静氛妖。
歌舞随乡地,耕桑托圣朝。威仪欣用夏,姓氏耻称猺。
僧至不千里,寺名非一朝。小亭浮草莽,高阁出苕荛。
泉细能沾润,峰危欲动摇。会观禅味足,还见讲花飘。
茶汎波无迹,香深篆未消。远游贪物象,久客厌尘嚣。
子美诗千首,渊明醉一瓢。倘来淹白昼,轻去恨连宵。
野色随行李,滩声逐画桡。舄归烟漠漠,旌旋雨萧萧。
淡月生昭旷,青灯照寂寥。岁时惟箭激,江海祇萍漂。
洪井连庐阜,蒲山近斗杓。且从周梦去,莫作楚辞招。
南宋汪立中也有《题宝方洞》诗:“篮舆郊上绿阴迷,七十一峰云际齐。我住四窗夸胜境,今观八洞恍真棲。碧簪挺特地如拔,乳窦玲珑步可携。千里客愁为销尽,茶香书外好莺啼”。
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载:湖南路八州军请引的茶叶共1,135,348斤7两,其中列有邵州和武冈军,但数字无法分列。《宋会要•食货志》载: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邵州产茶6215斤13两5钱,武冈军46615斤。据考证,此数为商人纳税请领引票至茶园购买数。按宋真宗时李允则所定制度以13.5斤折算为1斤计算,则邵州贸易量为83913.9斤,武冈军为629312.5斤,两者共7132担,为356.6吨。
康熙二年(1663),云山云雾茶定为贡茶,即武冈州茶24斤中的14斤,1912年才废止,上贡250年。此茶兼有多种药用功效,光绪三十四年,武冈共输出茶叶19.65吨。抗日战争时期,武冈县城一度成为内外物资转运枢纽之一,茶叶也由此地集散,然境内制茶仍沿袭旧法,手揉脚踩,且未形成工业生产规模。
传说云山的菩萨威灵显应。从大江南北各地赶到云山祖师殿烧头香的,喝头杯神茶的善男信女不知有多少。其中,除了人们对云山神的传统信仰外,云山神茶确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功力。
相传宋朝年间,洞庭湖一带瘟疫流行,老百姓灾病缠身,苦不堪言。其时,有一位来自云山的石匠师傅,在洞庭湖一带为庄稼人打石滚。有一天,他看到一位躺在床上的老婆婆正在痛苦呻吟,忙问其故。当他得知老人的大儿子已死于瘟疫,二儿子又染疫卧床时,忙从口袋里拿出一包云山茶叶,嘱老婆婆烧开水泡茶吃,并心中默念云山祖师菩萨。母子两照此办理,喝了云山茶,病居然立即好了。老石匠告诉母了两,云山长着许多云雾茶,其味香甜可口,常饮可消灾祛病。母子两听后连忙星夜兼程,三步一跪,五步一拜,到云山祖师殿求福。殿上老道人把自制云山香茶给了一大包给他们母子。母子两吃了用山泉水泡制的神茶,更是神清体爽,再拜谢恩。母子两回到家,把剩下的茶叶分送给全村染疫的病人,大家吃了云山茶都茶到病除。当地人把这种茶称为“云山神茶”,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广,越传越神。后来,人们到云山祖师殿朝拜时,或带上茶叶在神台前敕之,或买此云山神茶带回家去。
解放后,武冈的茶叶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1966年县政府从新化县一次性请了三十多个茶叶师傅到武冈,由当时的县供销社农产品公司统一管理安排到全县各乡镇或村级茶叶生产基地指导茶叶生产和加工。后来还从三十多个茶叶师傅中留了两个解决户口、转变身份当上了吃国家粮拿国家工资的“国家干部”。 刘武春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城西茶场鹿头冲建的3亩密植速成高产试验茶园,亩产干茶达512斤。 全县三十二个乡、486个村,几乎是乡乡有茶厂,村村有茶场,茶厂基本都取名某某乡红碎茶厂,后来县里又建了两个更上档次的茶叶加工厂,大甸茶厂和城西茶厂。
1985年由马步超、罗志刚等人在朱先明、罗明光指导下研制都梁毛尖,1991年,都梁毛尖被评为湖南省名茶。都梁毛尖产于位于云山的武冈县(现武冈市)茶叶示范场。该山区有照面山(1410m)、胜云峰、云山、天尊山。品质特点:外形条索紧结微曲、银毫隐翠;内质香气鲜嫩高长,滋味醇爽,回味甘甜,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净。该茶原料细嫩,为一芽一叶初展,清明前后采制,极为讲究嫩、匀度。工序:杀青、揉埝、炒二青、复揉、炒三青、烘焙。
进入21世纪,随着茶叶市场的变化,原有的红碎茶厂消亡了,但茶产业在武冈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得以健康发展。潘家所茶场传承传统工艺与现代化工业生产技术结合,所产茶品品质上乘,现正在实施茶旅融合工程,相信云山福地一定会带给茶人、茶商、茶客更多更大的福气。
作者: 易祖强(邵阳市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