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是什么?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男女心中有一千种普洱茶。在茶农眼中,普洱茶是生计;在茶商眼中是商品;在减肥的人眼中是保持健康的灵丹妙药……
在所有茶类中普洱茶最具特色,品质形成最为复杂,文化底蕴也最为丰富。在龙园君眼中,普洱茶是神秘的、考究的、高级的。在大多数普茶网的眼中,普洱茶承载了世人眼中茶马古道的传奇。
云南姑娘手里的“女儿茶”
云南是茶马古道的出发地,是普洱的故乡。翻开云南的地图,生生不息、翠绿成阴分布于全省各地州的古茶树,赋予了普洱茶强劲的生命力。跟随龙园君来想象一下,在那青山碧水间、云雾缭绕里,粉一个红一个的苗族、哈尼族、布朗族女子,如花般飘摇在绿成一片的茶树从中,头上繁星般的银饰伴着手在茶树上轻盈起落的动作撞出清铃铃的音乐,多么令人向往的采茶春景图。
姑娘们背着从茶树上采下的鲜叶回到家,放进烧得热热的锅里炒一下,晾凉,用她们的双手把茶叶团揉到渗出茶汁,放到大太阳底下晒干,这就是普洱茶的原料茶——晒青毛茶。待晒干了,收回来放在底上带孔的屉里,在蒸汽上嘘一下——茶叶马上变得柔软烫手。趁这会儿,姑娘们麻利地装进布袋子,揉匀成饼,盘紧了袋口用压茶石压住,再自己站上去用身体的重量将那饼茶叶压成更加致密紧实的茶饼,再一个个摆开在通风的地方晾着。晾的日子里,姑娘们准备手工棉纸去了。到茶饼干了,用那透气性极好的手工棉纸细细包好了,七个一摞,用竹笋壳包好、捆紧,它们就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七子饼茶”。它们中有一种小而圆的饼茶,在古代还有一个更迷人的名字—“女儿茶”。清人阮福《普洱茶记》中记载:“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女所采,于雨前得之,既四两重团茶也”。
马帮汉子古道上的“下午茶”
在交通只能依靠骡马运送茶叶年代,这些茶被装进竹筐,驮在马背上,盖上油布和蓑衣,和马帮汉子一路艰辛地行进在马蹄踏出的茶马古道上,贯穿南北。笋壳里的茶饼,沐浴着阳光雨露,被风吹着被雨淋着被骡马的体温暖着,少则半年一年,多则五年十年才到喝茶人手中。还是风餐露宿的马帮汉子,最早享受了这漫长的后发酵过程中茶的变化。
汉子们卸马点火烧水,铺块毡毯席地而坐,从骡马腹侧的框里掰出一小块还带着体温的茶投到水里,很快茶色氤氲开,漫长的驮运后发酵过程里,微生物、水分、热量、空气对普洱茶起了共同作用——当初那褐绿色的茶汤变成了稠亮亮的棕红色,一股茶的熟香瞬间漫溢,这个时候,生饼“长”熟了,被唤作普洱茶。这是自然发酵普洱茶,是最原本意义上的普洱茶。
最美丽的错误,最感性的茶叶
不难看出,普洱茶的形成,最初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特定的地理、气候原因和特定的运输过程中形成的历史产物。有人说它是错误的产物,但这种错误是美丽和功德无量的。
普洱茶的神奇,一方面是普洱茶历经沧桑,伴随古道产生于神秘的茶的故乡——彩云南,一方面,就是这神秘莫测的自然发酵过程,赋予茶的不可预知性。普洱茶比别的茶需要更多时间去成就。时间就是金钱,因而赋予了普洱茶之宝贵。
后来,现代化运输逐步取代了马帮运输,茶饼储运的过程所需时间随着大大缩短,长久放置达成发酵效果的方法也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云南的几个茶厂开始反复试验,科学探索,依据自然发酵的原理,把“晒青毛茶”放在人工控制的,普洱茶后发酵所需要的温度、湿度的环境里,堆成大堆,经过一系列处理,使茶发酵,再整理、紧压成茶饼等形状,做成普洱茶。这就是人工发酵普洱茶,谓之“熟茶”。“熟茶”放过几年之后,陈茶的韵味又自是不同。
无论自然发酵的普洱茶还是人工发酵的熟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那四个字“越陈越香”,时间的磨砺对普洱茶的品质至关重要。
男人,女人,普洱茶
普洱生茶茶气明显、回味甘甜、不急不躁、不温不火,像个久经历练、成熟厚重的男子,让人心仪。但普洱熟茶醇和而耐人寻味,温婉而富于女人气息的感性,茶汤红亮浓艳而不妖冶,也如同一个世事练达、通透可人的女子,安静平和地陪伴着你。
不管男人女人,很多人喝过普洱后就改弦更张,不再喝过去常喝的茶。这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对于普洱茶老茶人而言,普洱茶是生活的必须品,更是精神上不可或缺的良伴。普洱茶是躁动中的平和,并不脱离世俗,但温文安静。普洱茶可以让人拥有的享受实在太多,令人愉悦安静的熟香,入口舒服妥帖的茶汤,拥有茶的变化过程的富足感,还有普洱茶带给人的遐想空间……
要问龙园君普洱茶是什么?什么才是它的价值所在?喝茶的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也许对于我们来说,喝普洱的最好姿态就是把它放在心里,体会它、感觉它、尊重它,与它身心合二为一吧。
我们只有一个梦想 好茶 跃然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