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与茶饮的关系源远流长,从记录茶事、反映茶事到抒发对茶的热爱之情,书法艺术都有其独特之处。
中国书法,不仅是茶文化发展的文字见证,其艺术本身也是茶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唐代的文艺相当繁荣,而且其中反映茶叶各方面的作品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特别是以茶的生产、品饮为内容,在书法中有着不少著名的作品。
唐 怀素 (725~785) 字藏真
怀素是以书法而闻名的,特别是他的草书,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
怀素书法作品一览
怀素书法作品一览
怀素书法作品一览
怀素书法作品一览
怀素的草书后人惯以“狂”视之,但《苦笋帖》却是清逸多于“狂诡”,连绵的笔墨之中颇有几分古雅淡泊的意趣。据其中的内容,可知怀素也是个爱茶之人。
《苦笋帖》绢本
长25.1厘米,宽12厘米,字径约3.3厘米
清时曾藏于内府,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苦笋帖》上虽然只有14个字(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但技巧娴熟,精练流逸。从此帖看亦是多用枯墨瘦笔。尽管笔画粗细变化不多,但有单纯明朗的特色,二气呵成的狂草书势相得益彰。
后人评价此帖道:“墨气精彩,草书十四字超妙人神。”唐代的《读书评》中说:“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
说了唐代与茶有关的书法作品,更不能错过宋代茶作。
贡茶、赐茶与茶宴是宋代茶文化的标志性活动,它与宋皇室和宋代文人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而宋代的书法作品则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其中又以“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家的作品最为著名。
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苏东坡的书法作品中,关于茶的内容很丰富。
他曾与蔡襄论泉品水,与温公(司马光)论茶、墨之妙,与太虚(秦观)、参寥子共游惠山品佳茗,与老谦方丈玄探茶汤三昧。苏轼的书札,证明了宋人议事,也往往是以茶饮为由的。
《啜茶帖》纸本
纵23.4厘米,横18.1厘米
故宫博物院收藏
《啜茶帖》亦称《致道源帖》,是苏东坡于元丰三年写的一则便札。其书用墨丰赡而骨力洞达。
此帖的内容为邀友饮茶叙事。东坡喜交游,作为宋代的士大夫,结友宴茗是他的常事
《新岁展庆帖》纸本
前帖纵30.2cm,横48.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的《新岁展庆帖》“如繁星丽天,照映千古”,公认是苏轼的杰作,其中讲述了托人去建州购茶具之事,其内容对宋代茶具的研究,有其重要的意义。
《新岁展庆帖》细节
《新岁展庆帖》细节
《一夜帖》行书
30.3×48.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一夜帖》又名《季常帖》,是苏轼谪居在黃州时写给朋友陈季常的信札。
其书法用笔遒劲结构精妙,为东坡书法之佳构。其内容充分表明了苏轼恪守诚信的美德,“纔取得 即纳去。也却寄团茶一饼与之。”也显示了茶饮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一夜帖》细节
《一夜帖》细节
宋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
黄庭坚的行书风格中宫严密而笔画呈放射状,气势张开,具有强烈的视觉张力。
《奉同公择尚书咏茶碾煎啜三首》
全诗描写了碾茶、煎茶和饮茶破睡之功效。
黄庭坚还用书法记录了当时皇室茶宴的情景,名为《茶宴》,是他在公元1089年,正月初九的茶宴上和御制诗而书写的遗迹。
北宋 米芾(1051~1107)字元章
米芾的文学、书画艺术在当时已经颇负盛名,苏东坡对他的书法颇多赞语,认为他的书法“超逸入神”,“风檣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
《苕溪诗帖》
《苕溪诗帖》
《苕溪诗帖》
《苕溪诗帖》记述了他受到朋友们的热情款待,模仿晋人,“以茶代酒”的故事。这件作品不仅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件名作,也是茶文化中的一件佳品。
《道林帖》
《道林帖》
《道林帖》
《道林帖》是米芾一首表现烹茗迎客的诗,其书法一如既往地是振迅天真、生机勃勃。
明代的文人因为政治、社会诸原因,对生活大多抱着一种与世无争的态度,茶饮成了他们精神寄托的一种活动。
文徵明爱好茶事,对有关书籍、饮法深研不息,如《龙茶录考》,就是研究宋人蔡襄《茶录》的一篇著名考证文章,对《茶录》的书法艺术版本、写作时间收藏诸情况作了详细的考述。
《山静日长》
《山静日长》
《山静日长》
煮泉论茗是他平时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他对品茶之水也极讲究。
他的书法作品主要有行书卷《山静日长》,1554年书。是宋人罗大经的一篇散文小品,描写了一幅引人入胜的静趣情景,啜饮苦茗,感悟人生,其文成为后人书法篆刻艺术创作的常见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