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
在深闺人未识
南
坑白
漳墩镇的贡眉
白茶是福建省的传统特种外销茶,在漳墩镇具有200多年的生产历史。漳墩镇生产的“贡眉(寿眉)”为全国独有白茶品种,贡眉白茶在1984年合肥全国的名茶品质鉴评会上被授予“中国名茶”的称号。所生产的白茶,具有清心明目,清热解暑及解毒之功,其色、香、味、形独树一格。
漳墩是建阳市的一个偏远乡镇。或许正因为偏远,让“漳墩产白茶”被人知道得有些迟。漳墩白茶的创制时间是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据《水吉志》记载:“白茶”在水吉紫溪里(今建阳市漳墩镇南坑)问世。大家可以算一下,1885年福鼎用大白茶芽制作白毫银针,1922年开始制作白牡丹,1989年政和制作白毫银针。
南坑白茶
南坑,地处武夷山东麓漳墩乡东北六公里的一个山间小盆地,海拔240米。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温湿度适宜,白昼温差较大,给白茶生产带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利于白茶萎凋过程内含物的转化和积累。当地茶农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精湛的工艺技术,其生产的贡眉产品,叶肉肥厚呈波隆凸起,滋味鲜醇爽口品质之优良为其他生产县社区所不及,在港澳市场素负盛誉。
据萧氏后裔萧乌奴回忆,南坑白茶是其祖父萧苏伯的父辈在无意之中创制的。自1773年12月爆发了有名的“波士顿毁茶事件”之后,作为武夷茶中的南坑茶自然也受波及,价跌滞销,效益低落。面对茶园,萧氏兄弟无心经营,半采半荒。就连原先制作绿茶、乌龙茶的传统半发酵工艺也懒得去做,为省工省炭,采摘下来的茶青不炒不揉,半晒半晾后出售。此种由幼嫩茶芽制作而成的茶叶,因披满白毫,茶商便称其为“白毫茶”,又因出产南坑,故又俗称“南坑白”。左宗棠(1812-1885年)所称“白毫”就是道光(1812年)后由水吉集散的南坑白茶。
南坑白进入市场后,行情看好,这也使得水吉成了白茶外销的集散地。清光绪年间(1875—1909年)香港、广州、潮汕茶商在水吉开办茶店就多达60多家。即民国18年(1929年)《建瓯县志》所载:“白毫茶,出西乡紫溪一里,采办极精,产额不多,价值亦贵,由广客采买,安南、金山等埠其销路也。”
据《茶叶通史》载:“1936年水吉产白茶1640担,约占全省白茶出口的48.17%。1940年核准加工水吉出口白茶3600箱(其中白牡丹950箱,寿眉2650箱),占全国侨销茶的三分之一。”
然而,主要走国外市场的漳墩白茶,不被国人普遍所知,似乎是必然的事情。近几年,听说过漳墩有白茶的市民渐渐多了起来,却仍有许多人没有见过它的真面目。
白茶的加工方式
白茶的加工与其它茶类不同,它不经揉炒,初制主要是萎凋,最后辅以烘干。因此萎凋过程的掌握是白茶初制工艺的中心环节。
影响萎凋过程的因素主要有:萎凋时间,温度与空气的相对湿度和空气流通等,这三者相互影响。由于制茶季节往往遇到阴雨低温、高热、高湿的气候这就使得白茶萎凋过程难以控制,出现“靠天吃饭”。
萎凋少于36个小时由于其生物化学反应不完全,茶叶味淡并带有青气,叶张薄摊。但萎凋时间过长,如超过72小时,则常使叶色变黑,甚至霉变,因此萎凋时间最好掌握在36小时之间,一般以54个小时为宜。
温度与空气湿度是促进萎凋过程生物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实践证明白茶萎凋适宜的温度是25至30℃,,相对湿度60%至75%为宜。
将茶青摊于萎凋篾垫上不能过厚,叶赞喜边摊青边观察。萎凋这看似简单的过程,对于白茶来说,却是在经历千回百转的路程。
白茶是茶中新贵,宋徽宗在《大观茶记》中写道:“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赵佶是爱茶人,茶自山中来,得茶心欣喜,赞其如玉在璞。
其创制出独特的片状茶,特就特在芽叶连枝、白毫满披、叶片舒展、边缘垂卷,叶色灰绿或墨绿,泡饮清香爽口,特别清凉解毒和退热降火。“南坑白”制作工艺抱朴怀古,面目朴素,本身没有任何花哨的东西,却在开水注入之后,被那阵阵天然清香激起惊喜。那最接近青草、鲜叶的香气,还带着菜茶种的百花香,让人瞬间回到大自然中。喝一口新沏的白茶,那清甜那爽醇,更是让人精神许多。
“
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
它无与伦也
南坑白
在清甜爽醇的一瞬
爱上你
”
图文/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交流|微信号:13067351231
茶叶点评网官方微信号:zgcyd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