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行十八式
蒙顶山上保存至今的黄茶园
雅安茶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至美茶园绿道
黄茶极品出圣山,一入皇室千百年!
种下百万“摇钱树”,蒙顶黄芽久流传。
西汉时期,一颗神奇的树木,在蒙顶山上生根发芽,终于成就了今朝百万亩茶园。
唐宋时代,一片树叶中的芽头,经由僧人虔诚采摘制作,送到皇室中,成为了专属皇室享用之贡品。
而现在,经过历代传承和发展,带着“中国十大区域品牌”的殊荣,它已从皇室专用茶走入寻常百姓家。
这就是蒙顶黄芽,南方嘉木中的好茶。
2018年8月9日至10日,第六届茶叶感官审评研究学术沙龙,将在我市名山区召开。这是一次以蒙顶黄芽等黄茶为重要主题之一的盛会。
蒙顶黄芽,作为六大茶类黄茶中的代表,为何如此受到青睐?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来探寻它的前世今生。
千年贡茶
皇家专享茶叶
盛夏时节,蒙顶山天盖寺,古树成荫,分外清凉。落坐,端起一杯泡着蒙顶黄芽的盖碗茶,轻嘬一口,慢慢感受蒙顶山的历史。
蒙顶山是历史文化名山,《尚书·禹贡》记载,大禹率众治理好青衣江、岷江一带水患后,曾上蔡山(周公山)、蒙山祭天。因此,蒙顶山又称禹贡蒙山。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年),邑人吴理真在蒙顶山采集野生茶树种植驯化,并遍种周边地区,他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茶第一人,开创人工种茶历史先河,蒙顶山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茶区,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圣山。
“皇茶园,就是当年栽种七株茶树的地方,也是采摘制作贡茶的地方!”名山区茶业协会副秘书长、市茶叶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钟国林说。
每年3月28日,名山蒙顶山上都要举行蒙顶山祭天仪式。
这是蒙顶山茶贡茶的传承。
贡品,是中国封建社会贯穿始终的一种制度。“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食土之毛,谁非君臣。”天下物产,都得进贡,茶叶自然也不例外。
封建时代,最好的东西总是进贡给皇室。作为茶中珍品的蒙顶茶,从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起,就开始了一千多年的贡茶史。
唐代是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顶峰时代,也是茶文化高度发达的时代。唐代贡茶制度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朝廷选择出产茶叶且品质优异的地方“定点”纳贡。二是选择茶树生态环境得天独厚、产量集中、交通便利的重点地区及其产品,由朝廷直接设立贡茶院,专业制作贡茶。而蒙顶贡茶,就属于第一种“定点”纳贡。
蒙顶贡茶从唐至清,一千多年里岁岁入宫,年年进贡,以供皇室“清明会”祭天祀祖之用。这种专用茶,采自茶祖吴理真种下的七株仙茶。到清代时,蒙顶五峰被辟为禁地,七株仙茶被石栏围起,辟为“皇茶园”,至今留存。
“每岁采贡三百六十叶,天子郊天及祀太庙用之。”清代名山知县赵懿撰《名山县志·蒙顶茶说》,记载了贡茶采摘、制作严格的程序和规矩。
当时,蒙顶贡茶分为“正贡”与“陪贡”。“正贡”茶,共360粒,由12名采茶僧沐手、薰香后,采摘蒙顶山上清峰顶端七株茶树上的嫩叶制成,正贡茶皇帝本人也不能饮用,是皇室祭祀天地、供奉太庙列祖列宗的专用品。“陪贡”茶,只供皇帝享受,由16岁童女,在禁食辛腥,吃斋一个月之后,于皇茶园外的百亩茶地用嘴唇采摘,由智矩寺高僧精制,入银瓶、装箱盖印,并焚香颂经后,交付送茶使者送京进贡。
蒙顶茶成为贡茶,得益于它的产地和品质。
蒙顶山又名蒙山,素有“仙茶故乡”之美誉。此地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山区雅安市名山区、雨城区境内,海拨1456米。蒙山种茶,始于西汉,至今有2000余年,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名的茶区之一。这里地处北纬30°,是国宝大熊猫栖息地,且有最佳的降雨、日照、多雾、土壤、生态条件,造就了品质卓越、千年传颂的“蒙顶山茶”。而“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等华章佳句也传唱古今。
黄茶极品
出自蒙顶圣山
自唐到清,蒙顶山制作的贡茶是由僧人栽种、采摘、烘焙、包装、供养而成的独特茶种,历代由名山官府入贡朝廷,专供皇帝享用。
蒙顶贡茶品质精良,清代《名山县志》称赞它“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复其上,久凝不散”。贡茶品目繁多,以贡品级黄芽为代表,可见贡茶品质特色。
蒙顶山名茶外形秀美,内含物丰富,品质优异,回味甘甜。蒙顶黄芽属黄茶类,是蒙顶山茶和中国黄茶类杰出代表。唐《国史补》中记有“茶之名品,蒙山之露芽”。文彦博、苏轼、文同曾作诗赞誉。
唐代的蒙顶石花是贡茶,加工成片(饼)、小方,即龙团凤饼,陆羽《茶经》记载“若茶之至嫩者,蒸罢热捣,叶烂而芽笋存焉”,即蒸青后的茶叶趁温热捣碎叶制成饼然后干燥,有时为了使饼成形不散,还加水复火再干燥,同闷黄的工序,因此与蒙顶黄芽的闷黄工艺具有很明显的传承关联性。
唐宋时期,高档的蒙顶山茶多加工成团饼形状,毛文锡《茶谱》有“其茶如蒙顶制饼茶法”,北宋《石林燕语》有“自定遂为岁贡蒙顶团茶……适与福州茶饼相类”。清代《名山县志》载蒙山茶:“色黄而碧,味甘而清,酌杯中香气幂幕,经久不散。”描述与传统蒙顶黄芽相一致的特征。
黄芽最早见于毛文锡《茶谱》“临邛数邑,茶有火前、火后、嫩叶、黄芽号”,是借用道家烧丹以铅华为黄芽,铅外表黑,内怀金华。传统工艺的黄芽外褐黑色,内金黄色,取内藏金华,茶之精之义也。
蒙顶黄芽名称正式形成,是从明代开始的。《群芳谱》中记载:“雅州蒙山有露芽、谷芽,皆云火者,言采造禁火之前也。”明代的炒青、散芽、露芽、谷芽,其前身是唐代饼茶、压膏露芽、不压膏露芽。《本草纲目》集解中:“昔贤所称,大约谓唐人尚茶,茶品益众,有雅州之蒙顶石花,露芽、谷芽为第一。”
露芽、谷芽即为后来的黄芽,在明、清及近代成为最具代表性茶品。
蒙顶黄芽是名山区所独有的产品,因季节性强、选料精细、工艺复杂,产量极少,为世独珍。不仅因它具有优良的品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而且制作工艺特别精良,是名山人民的智慧创造,是中华茶文明的传统瑰宝。
蒙顶黄芽还是我国黄茶类杰出代表性品种,为轻发酵类茶,蒙顶黄茶是在总结古代传统制作过程中,利用杀青后余热、水湿“闷黄”、“包黄”、“堆闷”工艺,使儿茶素及其它成份发生轻度氧化、缩合或水解而引起黄变,并促进黄茶香气的形成,具有香气清甜、滋味鲜甜爽口和黄汤、黄叶的基本特征。
黄茶极品出圣山,一入皇室千百年。
有历史文献可考证,蒙顶黄芽因其考究的选料采摘,精良的制作工艺,独特的温润口感,自唐朝742年起被封建皇室列为贡茶,选为祭天专用茶后,直至清朝末年,从未被取代。
传承辉煌
蒙顶茶发展迅速
千秋蒙顶,茶香天下。
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吴理真“以水煎茶”,治愈了母亲和乡亲的疾病,并在蒙顶山上种下七株茶树。在民间,蒙山茶历来被看作祛疾去病的神来之物。因此,历史悠久的蒙顶茶被称为“仙茶”,蒙顶山被誉为“仙茶故乡”。
蒙顶山是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
蒙顶山茶,经历了从吴理真一人做茶,到蒙顶山年年岁贡,以及名山境内各大寺庙年年进贡茶叶的过程。
从唐天宝元年(742年)蒙顶山茶列为贡品,历经宋、元、明绵延到清末的1169年时间里,蒙顶山茶经历了一个从药品、饮品、贡品、祭品到商品的茶叶发展系统完整过程。其间名茶辈出,贡茶不断,在中国和世界茶叶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经过千年探索与发展,如今,我市已走出了一条拥有自己的“蒙顶山茶”品牌和茶文化之路。
1949年后,蒙顶山茶制作得到应有恢复和发展,当地居民及此技艺主要传承人,按照古传贡茶特点,恢复蒙顶石花、蒙顶黄芽、蒙顶甘露、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名茶生产。1951年,蒙顶山永兴寺设立西康省茶叶试验站,茶叶科研人员徐廷军等人首次建成茶树良种园,在蒙顶山茶树中选出20多个优良单株进行培育。1958年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成都会议”期间品尝到蒙山茶后,指示“蒙山茶要发展,要与群众见面”。1959年蒙顶甘露荣获中国十大名茶称号,到80、90年代多次被评为省优、部优产品,时常作为国家级礼茶。近20年来,蒙顶山茶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产量增长,质量提高,不仅为国内人民所喜爱,且跻身于国际市场。
在当代,蒙顶黄芽的发展,还与一个故事紧密相连。
名山区茶业协会副秘书长、市茶叶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钟国林,市茶办副主任陈开义,就曾在共同所写的《千年贡茶——蒙顶黄芽》一文中,对这个故事予以专门介绍。
故事源于1958年早春时的某天下午。雅安地区名山县委办接到四川省委办公厅电话,告知中央工作会议将在成都召开,需要一点产自雅安名山的蒙山茶。
时任名山县委书记的姚清,迅速布置了由县供销社茶厂负责茶叶采制的工作,并即刻组织人员到蒙顶山上采摘鲜叶,送到供销社茶厂加工。其间摊晾、杀青、揉捻等制作工序全为手工,最终制成蒙顶黄芽一斤多,用黄白纸包裹装入锡罐中,及时送到了成都金牛坝宾馆。
得知蒙山茶送到,贺龙元帅向朱老总说:“只听说‘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到底如何,快沏来尝尝”。随即,他们立刻冲了两杯,各自喝了起来。稍后,省办公厅相关负责人对姚清说:“你的任务完成的很好,得到领导表扬。”
成都会议结束后,“李井泉办公室”又打来电话通知名山县领导,说中央领导喝了你们蒙山茶认为很好,毛主席还指示:“蒙山茶要发展,要和群众见面!”
这一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使名山茶农深受鼓舞。名山县委也在当年组织817名民工上蒙山,在相关干部和老茶技人员组织指导下,按等高线沿山坡垦荒砌成梯地,历经半年共开荒800余亩,当年就移栽和播种300多亩,并在此后逐年扩大。
而在改革开放后,胡耀邦、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也曾先后来雅安视察,都喝过蒙顶甘露和蒙顶黄芽,均赞赏有佳。
“‘昔日皇帝茶,今入百姓家。’蒙顶山茶闻名全国、走向世界,都与世纪伟人的指示、关怀密切相关。”陈开义说。
万亩茶园
茶乡的“摇钱树”
山水相间,气候宜人,钟灵毓秀的名山大地,造就了这里的茗香四溢。
顺势内炼,应势而变,紧跟步伐的发展模式,成就了这里经济的崛起腾飞。
雅安拥有悠久的种茶历史,茶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蒙顶山茶作为皇室贡茶,铸就了中国茶史上的历史佳话。蒙顶山茶文化引领了人类饮茶史,承载了世界茶文明,推动了茶产业,也把蒙顶山推向了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世界茶文明的发祥地和世界茶文化圣山的至尊地位。
如今,蒙顶山茶企业遍布名山所有乡镇,蒙顶山茶品牌也越来越响亮。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我市在传承中创新,带着复兴蒙顶山茶的重任,让茶叶成为名山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以及群众致富增收的第一项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在政策扶持下,茶产业已成为雅安农村经济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生态特色产业、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
不管是从茶叶产量上还是产值上,雅安都位列四川省第一位。
2001年12月,蒙山茶经国家批准为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现更名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2年“蒙顶山茶”证明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著名农产品区域品牌;2015年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蒙顶黄芽获金骆驼奖。
令人振奋的是,2017年,蒙顶山茶还获得“2017中国茶叶十大区域公用品牌”,蒙顶山茶文化系统进入“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数据显示,2017年底,雅安茶园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主要集中在名山、雨城、天全、芦山、宝兴、荥经6个县(区),农业(鲜叶)收入31.85亿元,茶叶总产量8.6万吨,综合产值160亿元。茶叶面积占全省(500万亩)20%、占全国(4588.7万亩)2.2%;产量占全省(28.3万吨)30%、占全国(260.9万吨)3.3%;综合产值占全省(630亿元)25.4%。全市茶叶面积、产量、产值稳居四川省前列。其中,名山区茶园面积达35.2万亩,产量4.92万吨,综合产值58亿元,良种化率、机械化率、良种茶苗繁育等指标均全国领先。
经过数十年发展,茶叶已成为名山主导产业,更成为众多茶人的“摇钱树”。
茶乡的茶农们相信,蒙顶山茶既是大自然对雅安人的馈赠,也是先人留给雅安人的珍贵文化遗产,壮大茶叶产业,是雅安发展壮大区域经济的理性选择。
钟国林 陈开义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黄伟 孙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