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自诩茶痴一名,浸润茶文化多年,天南海北的茶人见了不少,唯独东北的茶人,屈指可数。掐着手指头慢慢算,也不过五位,其中一个还是记者转行的茶叶爱好者,是在苏州养成的饮茶习惯。
于是,我特地组织了一场茶话会,邀请了几位比较熟的茶友,就想了解一下东北人的饮茶习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然而,茶友们纷纷表示东北的茶人确实不多,而且茶文化非常淡薄。
其中一位茶友直白的表示:“吹牛逼,挂马子,追疯子……夜晚的烧烤摊是老少皆宜的活动中心,东北人不会整喝茶喝咖啡那些景,只会在撸串的饭桌上,伴着大绿棒子,谈笑风生。”
听到这句话,其实我是打心里眼里认同的,因为所知所见所闻,确实如此。但是,我并不死心,离开茶友的圈子,深入东北友人的队伍当中,做了几个小调查。
原来不是东北人不喝茶,而是不讲究喝茶的形式与文化,只是单纯的喜好喝茶。
对他们来说,喝茶就是喝茶。至于茶的好坏,没那么重要,大部人喝茶,就是喝的一个味道。
一位喜欢喝茶但更爱喝酒的东北朋友介绍:
“东北喝茶的一般多,而喝茶的人中一般不在乎茶的质量,10块、20、30……红茶绿茶花茶,只要有个味儿就行,喜欢好茶的比较少了。而对喜欢喝酒的却是非常多,其中大部分人更在乎酒的品质,可能和东北人的性格有关,对于健康来说我觉得还是多喝茶,喝好茶,少喝酒,有人觉得无所谓,现代生活物质的质量越来越差,有的都不是真的,为了自己还有家人还是应该注重健康饮食的。”
对许多东北的朋友来说,有一种茶,是姥爷、爷爷的味道,也是童年的记忆。长大后试着找寻,但味道变了。
有位朋友分享了他的故事:
“小时候,觉得最好喝的茶就是爷爷茶缸里不知名的茶。东北人没有喝茶的习惯,我的爷爷喝茶也不讲究,总是喜欢用那个不知道是生锈的还是被茶渍浸满的茶缸子泡些我不知道的茶。爷爷告诉我喝茶好,但是又不许我喝茶,说小孩子喝茶睡不着,每次只能让我闻闻沁人心脾的茶香。后来,好奇心作祟,我偷喝了一口爷爷茶缸里冷却的凉茶,瞬间被那种甘甜、清爽浸润,原来茶这么好喝。”
“后来我才知道,爷爷经常泡的是茉莉花茶,东北人口味重,一定要用够浓够香的茶泡着喝,而且得使用大茶缸,一下连喝几大口才解渴。像南方那种功夫茶,都不够润嘴皮的。还有,一定要用鸭绿江的水,那样泡出的茶才甘甜,清爽。现在的我长大了,买得起好的茶叶和茶具,我的爷爷却再也不在了。”
东北老人用大茶缸子泡浓茶的喝茶方式,其实在北方很常见。
所谓的大茶缸子,基本就是老实的大瓷缸子,白色的,有一些吉庆的图案。
有闲工夫喝茶的时候,可以打开盖子,闭上眼睛,闻闻茶香,开始“滋溜滋溜”的喝热茶;忙的时候,就是一大把茶叶,滚烫的开水泡上,等茶凉了,一口干到底,喝的就是一个解渴,解乏,提神醒脑,完全是喝的茶的功效,而不是茶雅致。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茶文化的表现。
这种茶文化根植在东北的风土人情上,也根植在茶叶的功效上。
早年的东北人,基本都喝茉莉花茶,其他品类的茶也有,这种现象在当时的中国是非常鲜见的。因为从事茶行业的都知道,在解放前后很长的时间里,我国各地销售最多的茶就是绿茶,盏到全国销量的七八成左右,只有东北被茉莉花茶所占领,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曾经的“国花”——茉莉花
茉莉花茶在我国茶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并不出彩,早期是士大夫是赏玩的香料茶。遇见慈禧太后以后,地位才一跃而起,被当做国礼赠送给外国使节们。
慈禧皇后对茉莉花的喜爱十分偏爱、痴迷。
据说慈禧太后认为自己肤如凝脂是茉莉花的功效,并且不允许别人佩戴茉莉花。
据[清]·裕德菱《清宫禁二年记》:“其头饰上,珠宝之中,仍簪鲜花。白茉莉,其最爱者。皇后与宫眷,不得簪鲜花,但出于太后殊恩而赏之则可。余等可簪珠与玉之类。太后谓鲜花仅彼可用。”
而东北是满人的根基,旗人众多,有不少皇亲国戚,所以喝茉莉花茶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也是茉莉花茶在东北得到认可和盛行的原因。慈禧太后最爱喝的是茉莉双熏,即将事先熏制的茉莉花茶在饮用之前再用新鲜茉莉花熏制一次。
二、茉莉花茶的浓郁香气,适应于东北yin民的饮食习惯
由于气候的原因,东北人饮食口味偏重,尤其是冬天,天冷的时候就爱喝酒吃点刺激的食物。
因此,他们对茶的口味有要求,一定得浓、一定得香,还得耐泡。因为茶就是用来喝的,没时间玩功夫茶,泡一杯,喝一晚上才好。因此像龙井、铁观音、碧螺春等不适合持续高温冲泡的茶,不受东北人民的喜爱,另外,这些茶价格也高。
所以,茉莉花茶注重茶的香味,花香明显,口感醇厚的特点,完全满足东北人的饮茶需求。
使用大杯久泡,可以把茉莉花茶的香气与茶叶的苦涩最大的程度的激发出来,可以从口感和嗅觉上带给喝茶的人一种强烈的感官刺激。这样才能在吃饭喝酒,或者干体力活动时候,让喝茶的人体会到花香与茶味,让人解渴解乏,浸润身心。
撰文:青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