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喝茶的越来越多,为什么觉得茶卖不动?我问了几个朋友,归结于以下几个问题:
1,消除中间商赚差价:很多茶友看价格,看评价,很多喝茶的人并不懂茶,所以流量被垄断了,即使是有反垄断法,也只是做做表面文章,落实不到实际,流量留在曾经的品牌,头部企业。区块链的去中间化,还是以个体为中心,更多的还是品牌,名人,机构的站台。
2,喝茶不看茶,这点很多人都明白。在人们眼里,茶好喝就可以,至于这个“好”没有一个标准。会选茶的人并不多,这些人理论很多,实际上手,用台地茶,一试一个准。所以喝茶的氛围,文化都给带偏了,原因是传统说茶好,专家教授说茶好,我们实际喝下来就一个吹牛泡沫。很多人不承认喝茶确实能起作用,却喜欢拿茶用产地的价格来享受高端的价值,说得很夸张,但事实如此。你要说个真相,还说你极端。
3,试一试有证书或和有名望合照的人真实水平,也不知道他们是否真正懂得茶,说各种理由不行,问他要一泡茶,也是各种理由不行。就算出钱比较一下,谁输谁出钱,各种理由推三阻四。仿佛商人的价值是,消费者觉得好就是好,顾客是上帝,没事卖好自己的茶,你让我爽了就买。这是我不愿意做茶商的根本原因,我只是顺带给茶友做茶的。我的观念,用茶,主要是让人们明白中国传统、自然的真理。
4,炒作很厉害,真正会喝的人不多,泡沫很丰富。
5,茶叶同质化严重,人们认为农产品本身并不值钱。
6,眼球经济看的是包装,对茶的品质,只要像行业一样,投机取巧价格低,满足口感需要就可以了。
以上六点的现象是消费者对茶商的观念,我是消费者,你让我爽了,不难喝,价格我给多少就是多少。问你价格只是给你点表面的尊重,问对了说明你懂我,问错了,你这个太贵了,在商言商,不到我心里点,我就不买,这个就叫“占便宜”。要记住,买茶跟茶没关系,就跟饭局一样。什么叫做茶文化,这就是我们说的中国茶文化。这段文字话糙理不糙。
也就是说大部分人喝茶是不懂茶的,很多人喝茶,就是好奇,兴趣,好喝,价格能接受,怎么接受,消费者说多少就是多少。这五年来,我们的茶文化渐渐没落,科技的价值越来越高,这是我们茶商卖不动茶叶的根本原因。
要解决这个问题,肯定是从茶品质着手,品质要对自己有信心。比如你的茶品质好,到底好在哪里,是表面的还是内在的?我们先要对自己有个定位,比如,每个消费者其实要求都是茶要好喝,有些人说的好喝是看中你的长相,有些是看中你的身材,有的是看中你的技术或者才华等等,我们需要做到的是,理解什么是“好喝”。
什么是“好喝”?有很多理由,很多理论,我们没有标准。那么它真的没有标准吗?并不是。
我们先问问自己,“好”的标准是什么?有很多理解,但我们会发现,它也是没有标准的,那么它真的没有标准么?好像并不是,我们只是说不清楚。
那么,让我们自己选择,用减法来帮我们理解,什么是“好”。
当我们把许许多多关于好的理由做完减法后,只要我们思维没问题,“或者就好”,“可以就好”,“没事就好”,“再好一点”,“好上加好”,“保持这样的状态就好”,成了唯一的理解是么?那么从中我们是不是得出,我们理解的“好”就是从“自己”开始的?
从上一段话,我们是否理解了精髓?人没有病痛是好的基础,没有这个作为基础,其他的舒适是不持久的。
民以食为天,人的根本是食物。
通过喝茶我悟到了,御寒最好的办法不是加衣服,而是吃对的食物。只有持续不断的热量,降温的恒温能力,这些持续不断的能量,才是让我们适应天气的基础。增加或者减少衣服是一个附加值,如果身体本身出了问题,夏天穿一件衣服也会热,开着空调也可能冷,公共场所怎么办呢?因此还是需要从食物品质本身入手。
持续不断的能量从哪里来?是由民以食为天,即由食物的质量而来。怎样获得品质对的食物?我们需要普洱茶定律来获得这个方案,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并非像检测仪器的抽样检测,抽样检测的食品与出售的产品是没有联系的,参考作用微乎其微,它靠的是生产者的良心。而普洱茶定律的出现,它可以判断所有的食物品质,而且这门技术是可以精确到每一个食物品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