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以降,茶青渐渐越采越嫩。不仅采摘之精,而且制作之工,在制茶历史上也算登峰造极了。
对于煎、点使用的绿茶,宋代对焙火干燥的认知,比唐代要理性和进步多了。茶发展到宋代,已经很少作为单味药使用了。
静为茶性,清为茶韵,和乃茶魂—宋徽宗对茶饮做出的总结,几乎是一锤定音,不再像从前的著述者那样,拖泥带水,药食难分。
这一次,他把茶的药用属性,干净利落地从食饮中彻底剔除,使茶饮清雅高洁的本来面目和内蕴的精神力量,开始显现并熠熠生辉。
唐时的煎茶法,曾如火如荼。到了宋代,在被简易的点茶法取代之后,却逐渐式微,乃至渐渐消亡。
南宋以降,宋人抛煎弃煮的历史原因是什么?茶圣陆羽极力推行的煎茶道,在宋代,却被创新式的点茶改弦易辙,这又说明了什么?
一方面,宋代抑武,经济、文化、教育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
当社会发展到繁荣富足的程度,才会使更多的人,有条件去自由自在地喝茶。人们才会去追求技巧与精致。
另一方面,日常茶饮,至此才彻底脱离了含混不清的药用层面,并被士族文人,成功打造为代表高雅、脱俗、精致文化的载体。
采得过嫩的绿茶,外观嫩黄,咖啡碱与茶氨酸的含量较高。这样的茶,如果继续沿用唐代的煎煮方式的话,
不仅破坏了高等绿茶的鲜爽,而且茶汤也会变得苦涩不堪。在此窘境下,如果仍然墨守唐时煎茶的成规,饮下的只能是一碗难咽的苦水。
于是宋代的点茶法就应运而生了。点茶,是将茶末调膏于盏中,其后用滚水冲点。点茶技法,类似于今天的冲泡法。
只不过宋代点茶用的是茶末,且比唐代的茶末粒度更细。而我们今天泡茶,用的是揉捻过的条索茶,减少了搅拌、击拂等环节。
从煎茶到点茶,可以看出饮茶方式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演变,今天我们能够用冲泡法来饮茶,得益于茶饮方式不断创新。
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茶文化随着饮茶方式的变化也逐渐丰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