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首部全面探寻世界茶文化的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在央视一套综合频道播出。该片六集分别为“土地和手掌的温度”、“路的尽头”、“烧水煮茶的事”、“他乡,故乡”、“时间为茶而停下”以及“一碗茶汤见人情”。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每集50分钟,分别从茶的种类、历史、传播、制作等角度完整呈现关于茶的故事。导演王冲霄介绍,纪录片从确定选题到完成,历时两年,其中前期策划半年。摄制组穿越了遍布地球的茶叶国度,深度走访了全世界200余位“茶人”。最终,摄制组精选了其中60余位“茶人”的茶话茶事,讲述了茶地的自然奇观、神秘的制茶工艺、各国的茶道以及茶与人的故事。
02
第二集 路的尽头
NO.1
茶,是一段旅程。
从茶的产区到无茶之地,从对茶的期盼,到创造属于自己的茶,人们在永不停息的脚步中寻找传统、寻找希望。
在路的尽头,有安放我们心灵的家园。
从茶的故乡到无茶之地,路,因茶而生。
广袤的大地,不同的族群,中国人的生活因茶而交融在一起。
NO.2
在中国,茶是一个很包容的概念,很多饮料原本并非是山茶属植物制作,如菊花、水果、中草药等,但都在用茶的方式沏泡、品饮,被划定为代用茶。也是非茶之茶。对非茶之茶,人们更看重它的保健功能。
(茯茶面,吃面+喝茶)
NO.3
广东凉茶,就是一道著名的非茶之茶。
广州人都爱喝凉茶,以对抗岭南湿热的气候。传统的广州凉茶需要二十多味药材,在砂锅里慢火熬制出来。
严格意义上说,凉茶更像是药。老广东人一有头疼脑热,咽喉肿痛,第一反应便是来上一杯凉茶。
NO.4
斗茶是每年茶季中国各个茶区都要上演的重头戏。
真正的高手在翻炒时能感受到茶叶最细微的变化,结束杀青的时机,往往就在分秒之间,
经过杀青的茶叶,还需要用双手反复揉捻,双手力道要足,才能将茶叶中的汁水揉出。看似重复单调的动作,其实蕴藏着万千机变。
斗茶,斗的是茶与人融合的深度,只有对茶真正理解,并能以最细腻的方式将这种理解表达出来的人,才是当之无愧的茶王。
NO.5
云南最富盛名茶是普洱茶,各大茶山初制的毛茶再运往外地以前,都会被紧压成茶饼或茶砖。
今天,很多人偏爱老普洱茶那种沧桑的岁月感。从前运茶的旅程极其漫长,道路艰险,日晒雨淋,茶叶开始在旅程中发酵,从而转化出各种对人体有益的内含物质。
从云南和四川出发的茶马古道有许多支线,大部分最终到达西藏,并从那里穿越喜马拉雅山的沟谷,远涉印度、尼泊尔。
云南的茶马古道,是马帮的蹄印踩踏出来的,而四川的茶马古道是依靠人的肩膀背出来的。
自古以来,从雅安出发的藏茶到达藏区的康定,一路翻山越岭,车马难行,只有依靠背夫运输,运茶的背夫称茶背子。
茶背子,作为一千多年川藏茶马古道真正的主角,正在沉默中渐渐消逝。他们曾用最原始的方式,背出了人类历史上最艰险的一段茶路。
NO.6
与青藏高原一样,蒙古草原原本也没有茶。肉类和奶制品可以为蒙古人提供足够的热量,而维生素的获取却困难多。
茶叶的传入,改善了游牧民族的营养结构,蒙古人将茶与奶合饮,使奶茶成为这个本来无茶民族的文化象征。
在草原,奶和肉为牧民提供一天的热量,茶,提供维生素。对奶茶美味的回忆,和骑马放牧一样,融入了蒙古人的血液里。
NO.7
从古至今,树叶的采集一直是个危险的差事。人工爬树采叶,依然是今天虫茶原料的主要收集方式。
虫茶,初闻有泥土芳香,经开水沏泡后,茶汤呈暗红色,类似红茶。这种茶,是人与自然合作的结晶。其中,或许能品出祖先的谦卑与智慧。
NO.8
酥油茶可以解舌燥、驱倦意,使人头脑清醒。
藏族是全世界人均饮茶最多的民族之一。酥油茶,已经和人们的生活融为一体。
在高寒缺氧的西藏,酥油茶不仅能驱寒暖身,止渴充饥,还能补充营养和消解油腻,对于藏族人来说,茶就是活命之水。
藏族人将生命视为一段旅程。人生充满苦难,只有通过艰苦的修行,才能找到解脱之路。
茶,是藏族人现实生活的慰藉。伴随他们走过人生的悲欢离合,去寻找心灵的净土。
NO.9
茶,将中国人的命运连接在一起,众多的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而融合是茶的天性。
茶与奶,茶与油,茶与药,茶与花。
茶,是人与自然的融合。
茶,是这片土地上生命与生命的融合。
整理:甘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