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万物,择优而留。风尚潮流,兴盛一时,便慢慢消逝。唯有经典,能够在时间的长河中,永世留存,即便中途匿迹,其非凡魅力也会吸引着有心人,再次将其寻回。
普洱茶膏,始于唐,成于宋,隐于明,盛于清,再隐而后复活于当代,虽然几经历史沉浮,如今却仍能不减风华地呈现在世人眼前。
取一只茶杯,放一粒茶膏,入水后茶膏渐溶起舞,温婉飘逸,茶香缭绕,已臻化境,闻香浅尝,心已微醺。每粒茶膏,都蕴藏着一个穿越千年的传奇,待你细品之时,为你娓娓道来。普洱茶膏始于南唐,据吴任臣《十国春秋》记载,早在南唐闽康宗通文二年(公元937年),就有贡品茶膏进献,即“贡建州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缕,名曰耐重儿,凡八枚”。这是“茶膏”字样首次正式出现在文献中,也是茶膏首次以民贡的方式,进入帝王家。根据记载描述,进贡的茶膏外部用金丝芽装扮,数量只有八枚,而不像其它贡茶以担计量,可见,普洱茶膏在当时已是珍贵非凡
时至清雍正年间,云南再次将隐世多年的普洱茶膏作为贡品进献朝廷。此次进贡大获成功,当时雍正皇帝,对普洱茶膏情有独钟。为了时常品饮到茶膏,雍正甚至在宫中专设御茶坊,广招天下技艺精湛的茶师,对制膏工艺进行改进,并将制膏技艺列为宫廷秘法,禁止外传。此后,普洱茶膏由贡品变为御品。普洱茶膏首次被西方所识,是在乾隆年间。公元1793年,乾隆八十大寿,四海朝贺,重洋之外的英王也派出马嘎尔尼公爵携使团来到中国。乾隆将28匣普洱茶膏及其它珍宝一同作为国礼赠予英国使团,至今收藏在大英博物馆。
辛亥革命后,随着清王朝的覆灭,御茶房解散,普洱茶膏的制作随之终止,制作方法也失传。后来,虽然民间也曾出现过一些茶膏制品,但基本都是沿用云南土司大锅熬制的方法,与皇宫御茶坊的工艺有着很大区别。虽然消逝多年,但仍有存世的少许普洱茶膏以其非凡魅力,掀起了一波波收藏热。2004年,大文豪鲁迅保存的三克清宫普洱茶膏,以12000元的高价被拍卖,轰动一时。
2009年,历时9年时间,贡润祥成功复活清宫茶膏秘制工艺,清宫普洱茶膏得以重现,此为贡润祥元年。2012年,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向贡润祥颁发授权书,指定贡润祥普洱茶为博鳌亚洲论坛指定茶礼馈赠参会中外嘉宾,时隔219年后,茶膏再次随大国脚步迈向世界。2016年,贡润祥普洱茶膏随着神舟十一号载入飞船进入宇宙,航天员景海鹏在天宫二号上泡制茶饮,书写人类茶叶历史里程碑,茶膏随着航天员的脚步迈向宇宙。一粒从千年前传承至今的普洱茶膏,改变了我们今天传统的喝茶消费方式,让随时随地都能喝到一杯安全方便好喝的贡润祥茶膏成为现实。贡润祥茶膏,清宫嫡传血统,重启普洱茶膏传奇,铸就辉煌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