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
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 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
苏轼在《西江月 龙焙》中写到了“龙焙”让我对龙焙这个东西产生了好奇。
北苑为廷贡茶产地之一,距建州府治建安东16公里的东宫风凰山,俗称“凤山”。
其地北高南低,后窄前宽,山脊起伏,山前端有一块高数米的凤冠岩,远远看去,整座山就如风凰匍伏饮水,凤山因之得名。
“凤山高不百丈、无危峰绝岩,而岗阜环抱,气势柔秀,宜乎嘉植灵卉之所发也。又以建茶品甲天下,疑山川至灵之卉、天地始和之气,尽此茶矣,故四方以建茶为目,皆日北苑”。
闽国时,凤凰山傍旧壑源日沙溪,皆产茶,官焙三十有二,分布四个地方,即东山14个焙,南溪 12个焙,西溪4个焙,北山 2个焙,北苑龙焙是东山14倍之一。
设龙焙的缘起,是因扣冰古佛。
扣冰古佛,武夷山吴屯人,生于唐会昌四年(公元844年)二月八日,俗姓翁,名乾度,法名藻光,河西节度使推官翁承钦之子,传说其母梦辟支佛感孕而生,又因其“夏著衣 褚,冬则扣冰而浴”而被称为扣冰古佛。
古佛自十三岁出家后,精于修行,常在荆棘荒蛮中打坐,“虎踞左右,弥猴供果,朱雀衔花,群物侍伴”。先后参晤禅月贯 休、雪峰义存、鹅湖大义、鼓山神晏诸大禅师,在山心庵(今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因“天心明月”启悟,成为一代参透禅学真谛的大师,并被闽王尊为国师,名列《五灯会元》、《高僧传》等史传之中。
古佛超乘的道行和长期的修持与喝茶是分不开的,正如古佛道场瑞岩寺对联“扣禅扉,动心弦,万法仙宏开觉路;冰壶影,静澄怀,刹那灵山映瑞岩”所描述的一样,古佛一生氲氤在武夷茶的沉香中,扣冰沐浴,借冰煮茶。正是茶和冰涵养出他超越僧俗两界的生命奇观和那颗恒定千年的 “壶呈冰心”。
说到扣冰古佛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位大师——赵州古佛。
历史朝代的更迭之际,往往大师辈出,中国历史走到唐末、五代,就涌现出了一大批彻悟人生、参透佛法的高僧大德。
在这接踵走来的队伍中,有两位以茶参禅的禅师,他们就是北方的赵州古佛(公元778-897年)和南方的扣冰古佛(公元844-928年)。在那个信息传递十分笨拙的年代,他们虽然同时身居 南北,遥隔三千里茫茫关山,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悟出了“荼禅一味”之道,以“吃茶去”的机锋接引弟子,垂范禅林。
两位禅师把精深奥妙的佛法禅理简练威一杯茶,把从容、超越的生命境界淡定成一杯茶,供后世慢慢品饮,也使得不产茶的赵州和盛产茶的武夷同样因禅茶而闻名天下。
公元928年,闽王把八十五岁的古佛延请到福州,拜以国师。
《五灯会元》记载:闽王躬迎入城,馆於府沼之水亭。方啜茶,提起橐子曰:“大王会么?”王曰:“不会。”师曰:“人王法王各自照了。”
意思是说闽王招待古佛时,古佛提起茶橐子问闽王说:“大王会茶道吗?”闽王说: “不会。”古佛说:“人王和法王真是生活在不同的境界啊。”
当时世风日下,处处物欲横流,在古佛眼里,茶已经不单单是一种饮品,而是衡量一个人内心世界和价值取向的尺度,这恬淡的言语也是古佛“我为法王,于法自在”的自性流露。闽王极度崇佛,对国师言听计从,所以从此就倡导“吃茶”之道,主张“以茶净心,心净则国土净;以禅安心,心安则众生安”,于是在闽北设“龙焙”,致使武夷茶迅速风行天下。
闽灭以后,到南唐,后主李煜派擅长制茶官员为北苑使至建州指导和监制御用龙凤团茶,为保证御茶质量,重启并重用了“北苑龙焙”。
此文仅为大家介绍关于武夷山的茶、盏与山水、文化和历史,是小编阅众多书籍及网络资料整理而成。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欢迎关注【武夷岩茶课堂】,关于武夷山、岩茶和你想知道的一切,都在这里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