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历史悠久,古为苗瑶聚居区。虽然种茶、品茶的历史已无从考究,但从目前流行的与茶有关的习俗来看,很多还保留着苗瑶特色。
茶的传说。在娄底民间,普遍认为茶是上天赐予给人间的宝物。新化县水车镇长石村白旗峰,以前叫石龙山,曾是苗瑶居住地。据传,唐朝年间,当地发生痢疾,村民纷纷病倒,大家遍寻草药无效。一日,有人在一小茅屋旁看见一蔸灌木金光闪闪,一老妪和蔼地对众人说:“你们要找的东西在此,清凉解毒,可煎水当茶喝。”说完,转眼不见了。一会,只见观音菩萨驾着祥云在空中说:“你们要好好珍惜。”说完,消失了。大家以为这是观音菩萨降临,纷纷采摘回家煎水喝,果然茶到病除。于是大量种植,并把这种茶叫“观音茶”。唐宣宗大中元年丁卯岁,苗瑶居民用石头在小茅屋旁用石头垒建了观音阁(现在还留存有石头垒造的挡风墙),天天敬奉。“观音茶”成为当地一种名茶,但现在已绝迹。
在涟源株木,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唐朝时唐僧取经从印度带回3粒茶种,1粒种在长安,1粒被人带来梅山,1粒放在洞庭湖。安化深山里的瑶人最先懂得种茶、制茶技术,又因为土质好,长出的茶叶油光发亮,成为一绝。在瑶人的影响下,茶叶种植和制作才慢慢推广。其他地方因土质不是太好,茶叶干涩无光。
茶的应用。茶的最基本功用是补充人体水分、消渴解毒,是生命的第一需要。“茶余饭后、茶饭不思、茶楼酒肆”等,都是把茶放在饭、酒的前面。在娄底,对茶的认识和应用还有自己的特点。从俗语和饮食习惯中可以看出。如“宁可三餐无饭,不可一日无茶。”“茶饭茶饭,先茶后饭。”饭是养命之饱,天赐的茶比饭更重要。在没有解决温饱的年代,要问别人家人口多少,不直接问有几口人,而是说:“你们家有几个人呷茶饭?”讲到家里有妇女做家务时,也是说:“有人煮茶饭。”讲照顾老人或服侍别人周到时,说:“茶到水到”。都是把茶摆在第一位。对变了质的或吃剩的茶叶茶水不能随便泼掉,特别是不能泼在大路上、潲桶里,要泼到树蔸、墙角上或人踩不到的地方。否则,就是暴殄天物,对天不敬,以后就会遭到惩罚,没有茶饭吃。为什么呢?因为茶叶来得不容易,从采摘到制作有一个复杂的过程。单讲采茶,要按季节,要赶早,一片一片采摘下来,如采茶歌中唱:“养女莫嫁易家冲,日日夜夜守得个茶蔸公。”“五月采茶是端阳,茶蔸脚下恶蛇盘,纸剪大纸祭土地,吩咐恶蛇换地方。六月采茶热难当,杨梅树下好乘凉。……十二月采茶快过年,姐妹双双收茶钱,打点上街办年货,买份祭礼谢茶仙。”用民间的话讲:一片茶叶要几轮手脚才能到得口里。
祭祀用茶。香茶。在涟源龙塘、桥头河、古塘等地,对神明、祖宗最恭敬的是香茶贡饭(在未开饭前盛一酒杯饭敬神),如果条件不允许,供饭可以没有,但香茶必不可少。敬完神后,喝香茶可得到保佑。祈茶。如果信人不能天天到(寺)殿里敬神,那就自带一包(半两至2两)茶叶到所请的菩萨、太公坛里,发起心,请起神降下祈茶。祈茶不能放在不干净的地方。信人拿回家后时时泡喝,喝时要请起神,求神灵保佑。这种茶,在娄底的儒释道三教里都用。在这里,茶叶成为通达神意的使者和神秘力量的化身。
水土茶。一些初次出外的人,为防水土不服,常带些茶叶在身边。他们都认为,家乡的茶叶能冲掉外地水里的怪味,能让自己尽快适应那里的水土和空气。所以,在外漂泊的人,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以能喝到家乡的茶叶为享受。
茶的礼仪。“男子进屋一壶烟,女子进屋一壶茶。”对不呷烟的男子上一壶茶,这是娄底民间最基本的待客之礼。斟茶的时候,一般是茶勘酒满,因茶都是开水泡的,所以要勘。
在娄底,茶的礼仪都与喜庆有关,既体现着农耕文明时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又表达着欢乐吉祥。
筛茶钱子。旧时在农村,男女看对象,双方同意后,由男方做一担包子,由媒人领着担到女方家,并给女方放定钱,也叫“看当”。大家寒暄坐定后,女子正式用茶盘端茶出来,第一给媒人,第二给来相亲的男子。男子喝完茶后将茶钱压到杯子下面或放到杯子里,再放回茶盘给女方,叫放茶钱子,也叫为定,意思是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男女可以光明正大地来往了。茶钱茶钱,是拿去买茶喝的钱,一般都不多,过去是几十元,现在是几百元。在新化山歌里,可看到许多以茶定情、以茶陶情的歌句。如:“红茶泡水香又甜,端茶献客笑在先。不为彼此解焦渴,有茶结得万人缘。”“妹十指尖尖倒杯茶,倒杯茶几你少年哥哥呷,呷了我俩把情调。我左手接着妹的茶,右手给你捏一把,妹哎,我看你心里麻不麻。哥哎,你喝茶就喝茶,莫到杯子底下弄玩耍,摔烂哩杯子惹娘骂…”用茶来牵线,爱情增加几分浪漫。
新娘换茶。主要指新娘结婚当日,女家将爆米花或爆玉米花用柜子装着,有的还有瓜子、花生、薯片等,散给闹新房的男女老少,叫“散新满娘换茶”。吃完中饭,大家就守着新满娘的新房要换茶吃,新娘打开箱盖用杯子、升子舀出爆米花(在涟源桥头河一带叫英米子)给乡亲们,大家用衣兜装,用手帕装,用升子装,用袋子装,挤拢不开的人。第二天早上吃陪席时,新娘要用茶盘打好换茶(主要是瓜子花生)对客人逐桌逐个地敬,这时主要亲戚接下换茶后,将自己的一点心意放到茶杯里当即回给新娘子,叫“放新满娘换茶钱”。
新婚三日茶。在娄底民间,结婚后第二天,新郎新娘回岳母家拜访,叫回门。第三天,岳母带茶叶、煮熟的鸡蛋等东西去看望女儿女婿,男家设宴款待,叫“三日茶”。茶叶寓意要女儿习惯夫家生活,熟蛋意即要女儿像煮熟的鸡蛋不会飞,安心安意和丈夫过日子,生起崽来像滚鸡蛋一样,生男育女,传宗接代。
除了结婚用换茶,过年也要给来拜年的大男细女装换茶。这种换茶的花样多,可以是爆(玉)米花,也可以是薯片、瓜子、花生、糖粒子、方糕糖,都要用茶杯盛着,表示礼貌。
这里的换茶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茶水,而是食品。不是茶而叫茶,既体现了茶的消遣特点,又表达了对茶的一种敬意和喜爱。
还有一种情况是,遇到亲戚族友家的老人做棺材,在完工的那天,大家都来送贺礼,一般是面条、大米,寓意给主人添粮添寿,叫“送茶”。
以茶代药。在民间,如果遇到有人煎中药吃,特别在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说“你在吃药啊”,而是说“你在吃换茶啊”,这里,用换茶来避讳药,表达了一种对药的禁忌和对换茶意义的拓展。
在民间,必须要用茶叶的还有这样几种场合。一是接亲的那天。男家要准备一斤米、茶叶送给女方家,茶叶放到女方家的茶叶罐里,米放到女方的米桶里,表示从今后两家共茶饭,合二为一。二是进新屋。在民间,进新屋是大事,要看日子和时辰。到了看中的时辰,主人家自己要准备红火炉子、茶叶、米、油、盐进新屋。做酒那天父母送茶叶、米表示庆贺,其他亲友则送米、谷表示庆贺。三是分箸。从父母身边或兄弟身边分开,父母亲友都要来庆贺,父母送的礼物里,茶叶是不可少的,茶饭茶饭,先有茶再有饭。四是洗三朝。人来到这世间的第三天,都要洗一个澡,叫洗毛三朝。用茶叶、千里光、艾叶等煮鸡蛋的水洗,洗掉秽气,皮肤好。其它药可以根据季节改换,但茶叶必不可少。
茶的品种。根据茶水内泡的含量可分为:
新满娘茶:红枣、桔饼丝、姜丝、白糖、枸杞、绿茶冲泡的五珍茶。寓意甜甜蜜蜜、圆圆满满。
姜枣糖茶:用片糖、红枣、姜丝制的,这在新化、安化的山区喝得多,可驱寒祛湿。
擂茶:炒芝麻、豆子、花生、茶叶磨成粉,加上爆米花,冲泡时加盐,可充饥解渴。
这些茶已从解渴又过渡到了充饥,并且赋予了强身健体等更丰富的人文内涵。
根据采摘时间,分为清明前尖芽茶、谷雨前谷雨茶、立夏夏茶、禾花开花时的禾花茶、立秋前后采的老巴叶。按制作方法不同,分为红茶、绿茶。绿茶又为粗茶、细茶。还有不含茶叶但当茶叶饮用的黄粒芽茶、树芽茶(如枫树、榨树、山楂树嫩芽)。
根据水温和冲泡的方法,分为热茶、现茶。在乡下,随便走到一户人家去讨茶喝,主人都会很热情,问你要热茶还是现茶。热茶用开水现泡细茶,一般是对客人。现茶用粗茶(俗称老巴叶)泡后冷却,放在瓦壶里,专门用来解渴的。
茶业的发展。娄底种茶的历史悠久,以绿茶、红茶为主,茶山茶园到处是,尤以高山地区的茶质为优。宋代后,出现了几种贡茶,如新化奉家山的渠江薄片、涟源古塘的枫木茶、新化县的月芽菜、双峰九峰山的九峰山茶等。娄底水运的发达促进了茶业的发展。资水贯穿新化、冷水江入洞庭湖,涟水、孙水贯穿涟源、娄星入湘江。每年,浩浩荡荡的船队将煤炭、茶叶、玉兰片、木材等物产运到下游,再将布匹、瓷器等东西运回来,大大刺激了本地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批本地茶商,如娄星茶园刘氏。在至今流传的《资水滩歌》中:“山西来了买茶官,乔溪开起卖茶行。八卦滩上占一卦,只闻坪茶又喷香。”“三仙姑娘会化溪,路走十里有茶香。”“十月采茶走大江,风送帆船卖茶忙。脚踏船头手摇浆,卖了茶叶好回乡。”“生意要做红茶客,逗懵几多美姑娘。”茶官、茶客、茶行、茶香,说明茶叶已成大的产业,影响较大。
与茶叶紧紧相连的是茶亭。解放前,在偏僻的交通要口,都可见到五里一亭,供往来的人们落脚歇息,有的茶亭还办有学校。茶亭曾成为过去年代重要的地方标志和人文景点。
娄底茶俗,体现了农耕文明时代人们对天地自然的敬仰、感恩和虔诚以及对人类本身的尊重。茶从作为生存生活最基本的需求到社会礼仪内涵的不断丰富,展现了人类社会从物质生活到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人们对人类本身以及自然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提高,体现了人类对饮食最原始的情感,其中的珍惜劳动果实、公平、喜庆、吉祥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动力和基本原则。
作者:李晓容
责任编辑:邓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