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是四川省四大产茶区之一、川茶整体布局“三山一早”的特色早茶核心产区,“宜宾早茶”已成为这座拥有3000多年种茶史城市的闪亮名片。
宜宾市气候得天独厚,与国内同纬度茶叶主产区相比,宜宾早茶每年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就可开园采摘上市,比省内其他茶区早7-15天,比华东、华中茶区早30-45天。
“让‘早’的特色成为品牌!”依托核心优势,宜宾着力发展茶产业。
作为宜宾市着力打造的第二张“城市名片”,如今,茶叶不仅是宜宾重要经济作物,也是传统优势产业,更成为多地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
一片茶叶,富裕一方百姓。在青山绿水间,宜宾茶企纷纷走出了多条别具特色、以茶富民的脱贫攻坚新路。
“我们创新利益链助推全茶产业链持续健康发展。”川茶集团董事长颜泽文向中外嘉宾介绍道,就川茶集团而言,创新推广“公司+村两委(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茶农”的模式、“二定一返三包”+“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模式,助农增收。
截至目前,川茶集团累计直接投入1178万元,辐射茶园基地46万余亩,带动农户17万余户,户均年增收3500余元;其中建卡贫困户1.7万余户,户均年增收5500余元,目前已有12531户成功实现脱贫,助农增收实效明显。
与川茶集团一样,四川早白尖茶业有限公司也走出了属于他们的脱贫攻坚路。
就高县大窝镇大雁岭基地来说,早白尖茶业把大雁岭基地建设融入社会大扶贫的时代背景里,率先提出了“众创扶贫”、“产业扶贫”、“基金扶贫”和“自助餐扶贫”四大扶贫机制。
所谓“众创扶贫”,即将大雁岭基地红茶庄园建设项目的服务性内容剥离出来,与财政资产收益扶贫对象共同投资、建设和管理,实行保底分红,实现精准扶贫目标。“产业扶贫”是向贫困户发送优质茶苗、开展茶叶种植技术培训,实行建卡管理、所产鲜叶企业以高于市场价20%价格收购,借此引导和鼓励贫困户发展茶叶生产、实现增收脱贫。“基金扶贫”为企业将大雁岭基地生产的茶叶按每销售一斤提取0.1元,全年共约20万元,作为扶贫基金,用于资助贫困学龄人口读书等。“自助餐扶贫”是企业在自主种植、管理的成熟茶园中,划定一部分给贫困户采摘,企业以高于同期市场价收购,收入归采摘的贫困户所有。
“我们在大窝镇发展,做一二三产业融合,就是想着怎么把农民带动起来。”早白尖董事长张德勋说,从2011年至今,早白尖已经在大窝镇大屋村这个地方发展了7年,见证了大屋村从省定贫困村华丽转身为小康村。
共建茶叶初制厂、培育家庭农场式茶园基地则是川红集团探索出的扶贫模式。去年以来,川红集团大力推进“红茶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建立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营销推广体系,力争2020年实现年销售收入突破15亿元。
在茶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川红集团充分发挥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优势,通过资源开发、产业培育、市场开拓、村企共建等多种形式参与精准扶贫。该公司在高县潆溪乡、可久镇与专合社共建茶叶初制厂,带动1.4万余户农户进行茶叶生产,茶农户均年增收2300元以上,其中带动贫困农户9852户。
目前,该公司还正在探索培育家庭农场式茶园基地建设,让种植大户带动贫困户发展茶园,把初加工的利润让给专合社和贫困户,力争2年左右时间发展1000个家庭农场式茶园基地,流转规范2万亩茶园,带动200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宜宾市农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新发展茶园面积3.4万亩、达111.99万亩,其中投产面积95.2万亩,良种面积103万亩,茶业综合产值达132.58亿元,茶产业已经成为宜宾市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产业之一。
(本图文来源:茗边,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