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到底是什么味?没有人见过,但每个人小时候都经历过,孩童是年味里必不可少的催化剂,那些“瞎折腾”的事情往往在长大后的时光里,越容易被忆起,时候的过年,是“闹腾”的味道。
春节黎彼得 - 秋叶缘
轻音乐,好文好心情
放鞭炮、贴对联、挂灯笼、收红包、穿新衣、剪窗花、包饺子,孩童在一旁嬉戏打闹,老式电视机里播放着春节晚会;门槛上贴满了喜庆红艳的吉祥对联,倒挂的“福”字在屋里格外显眼;姥姥身上的大红袍更是彰显节日气氛,一片欢声笑语中一家人举杯同庆,来年万事如意,顺意安康,红红火火,财源广进。
“如《小王子》里的那句话: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我们需要仪式感来发一个开始的信号,宣告世界,新的生活开始了,新的改变开始了,新的一年到来了。
小时候的过年是对节日的款待仪式,是告诉自己新一年的到来,迎接仪式,是对过去一年岁月积攒的洗尘,是尊重,也是不可或缺的仪式感,那些年味十足的时光,是怎么慢慢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的?
年味变淡是从我们变得随便开始,小时候的过年是庆祝,是喜庆,是吉祥,是团圆,现在的过年是节日,是晒圈,是手机先吃式礼仪,是点赞式祝福,长辈世界里越来越看不懂的“新春晚”已成为了年轻人眼里吐槽找“亮点”的娱乐节目,传统习俗变得不那么重要。年初一起床的时间也越来越晚,习俗仿佛不再是不可逾越的老规矩,没有小商铺上的屯年货环节,没有浆糊贴的老式对联,没有圆桌包饺子的雪白世界。
今年的春节,让仪式感变得重要,找回丢失已久的年味儿,让好运气伴随一年的开始。长大的我们,过年或许不再那么闹腾,但我们可以让传统的“茶”,作为找回年味的一个方法。
作为民俗文化最为集中、最为鲜明的春节,茶在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民间各种形式的茶会,更是琳琅满目。这些有仪式感的茶会,从年前一直到正月,贯穿整个春节期间。
1.闽西、粤东客家的“送茶料”
在一些客家地区,如闽西和粤东,在快要过年的那几天或是正月出门时有这样一个习俗——送茶料。所谓的茶料就是可以伴着饮茶时可以吃的糕点。例如冬瓜条、陈皮、兰华根等等。这些茶料是人们在过年期间走亲访友必备的礼物。
2.四川宜宾的“过年摆茶”
四川宜宾有“过年过节先摆茶”的风俗,不管经济条件如何,每到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请客吃饭,饭前都要先摆茶来吃。穷人家的茶,多用土粗碗装,摆的茶食糖块用红苕糖做的。有钱人的茶,则用细瓷碗装,摆的茶食糖块是用饴糖(酒米熬的糖)做成。吃过茶后才摆上碟子菜下酒,酒吃过了才上主菜,菜一般是九大碗。吃完饭后,还要给客人端水洗脸洗手,再递上一杯茶。这不是讲究什么排场,而是当地独具匠心的待客风情。
3.江南春节喝春茶
江南一带,在新年时有喝春茶的风俗。新年到来之际,正是冬尽春来之时,春茶便含有喜迎新春之意。春茶的方法,是从大年初一起,素日关系亲密的老茶友们便开始轮番作东,请大伙到家中一块喝茶。轮到作东的主人家在请喝茶的当日一早,便会派人逐户上门相请茶友,谓之“喊吃茶”。喝春茶的茶叶多为上好绿茶,茶点也很丰盛。在每壶茶中都要放上几瓣桔子,并按桔瓣形状取名“元宝茶”,涵义“新年发财”。春茶期间,茶友们每日团聚,日换一家,直到茶友中每一家都轮到后,“春茶”方告结束。这时,也差不多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了,年也差不多过完了。
4.江西贵溪正月“传茶会友”
在江西贵溪,正月期间有“传茶会友”的风俗,这是当地妇女们在正月里的一种集会。每年正月初十今后,男人们在外做客,女人们便由一家建议,邀请平日来往亲密的姐妹和左邻右舍的女宾来家吃茶。吃完一家,次日又换一家,少则一二桌,多则三五桌。妇女们聚在一起,边吃边聊,从村里大事,到家庭隐私,天涯海角,无所不谈。往往从下午一点左右开端,至夜方散。
5.江西大年初一“吃青果茶”
在江西的许多地方,讲究大年初一要吃青果茶。清代正德《建昌府志》里便有记载这一风俗:“人最重年,亲族里邻咸衣冠交贺,稍疏者注籍投刺,至易市肆以青果递茶为敬。”所谓的“青果茶”,是在茶中加入一只青果,俗称檀香橄榄,在品茗时更显浓艳幽香,初上口时有点涩,过后就满口生津,耐人寻味。涵义一年之中都清静安全,回味甘甜。昔时赣南一带逢农历朔望日早晨天一放亮,各家在门外向东方点香烛,有的带摆上供桌,放3个斋盘(糖、饼、果子),斟3杯水酒或清茶,祀者虔诚地跪拜嗑头礼,礼毕鸣炮。
6.江西婺源的新年茶俗
在茶乡婺源,新年之始茶商、茶农家庭成员最早入口的必定是茶。阴历正月初一“初一朝”,全家早上,盥洗完毕后,家长领着家人向“祖容”拜年,接着是晚辈向长辈拜年。拜年后,全家团坐,由主妇泡好清茶,为每人斟上清茶一盅,再佐以果盒内糕点食之,然后是吃茶叶蛋、长寿面等。
7.皖西地区的春节“元宝茶”
在皖西区域,以茶代礼的习俗极为遍及。过春节时,常以“元宝茶”敬客。所谓“元宝茶”,其实就是在茶杯里放两枚橄榄或金桔,以示新春吉祥如意。“谷雨”那天,皖西茶乡的村民,都要互敬新茶一杯,这是一年采茶开端,含有竞赛的意味。旧时小孩去私塾蒙馆,要请私塾先生吃“启蒙茶”。年轻人当学徒,要请师傅喝“拜师茶”,吃拜师酒。
8.江南春节待客“元宝茶”
在江南一带,春节时凡有客登门,必敬之以茶,茶叶放两颗青果或金橘,称之为“元宝茶”,表示新春吉祥如意,财源兴旺。地处黄海之滨的如东,正月吃“元宝茶”时,主人给来客添上一点开水时,称之为“涨财”。美籍华人浦薛风在《万里家山一梦中》中深情地回忆:
家乡风俗,元旦(即农历元旦,大年初一)喜泡橄榄茶,特别是每一茶馆必然备此。橄榄初加咀嚼,呈露涩滋味道,但旋转为甘甜,润舌生津。
作者身离故国千万里,一到佳节倍思亲。身处异乡,如今回味,仿佛整个故乡都笼罩在那悠柔不尽的茶香中。
江苏常熟、苏州等地,正月初一时,茶馆为招徕生意,照常开业。茶客进门,也用橄榄茶招待,而且不增收茶资。因为,茶馆业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茶客在这一日到那家茶馆去饮了橄榄茶,那么,这一年就上那家茶馆去饮茶了,成为这家茶馆的常客。所以,正月初一这一天,每家茶馆都用橄榄茶招待茶客,希望顾客多多上门,新的一年里生意兴隆。
9.鄂东正月拜年时沏“元宵茶”
鄂东一带人在正月拜年时沏“元宵茶”待客,元宵茶的制法颇为奇特,先将芫荽(香茶)叶切碎,伴以炒熟碾碎的绿豆(或黄豆、饭豆)、芝麻,再加入食盐,腌上数日,饮用的时候再冲入沸水,此茶鲜香味美,颇有嚼头。
10.浙江德清的喝新春茶
浙江德清县公民在新年降临之时,有喝新春茶的风俗。从正月初一到初三,客人到来,主人都会敬上一碗新春茶。此茶又称为四连汤,是在瓷碗内放几粒红枣、莲子,冲入白糖水,喝起来香甜可口,新春茶实际上是一种无茶之茶,借以祝愿客人在新的一年里日子过得甜甜美美,事事顺意。
11.福建福安的喝茶祈福
福建福安种茶历史悠久,年节茶俗颇为有趣。在当地有一句俗语:“年初三盅茶,官符药材无交家。”意思是年初喝下三杯茶,那么这一年事事定顺心,官司和疾病都不会找上门来。可见人们把喝茶当成一种祈福的活动,茶叶具有保平安的象征意义。在福安,人们在春节过节或喜庆日子里,都习惯用“糖茶”相待,春节叫“做年茶”,初一出门叫“出行茶”,结婚叫“新妇茶”。糖茶是由冰糖、红枣、瓜糖、花生仁和少量茶叶冲泡而成,每杯放一把银匙用以搅拌,在献茶时要神态庄严,双手捧敬。“糖”者甜甜蜜蜜,“茶”者清清静静,喝下一杯糖茶,定能平安喜乐,吉祥如意。
12.广东揭西客家元宵节“菜茶”
广东揭西客家人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都煮上十五样擂茶,这叫“菜茶”。青年妇女、小姑娘最有兴趣,她们一大早就到菜园里采来十五样青菜,其中一定要有葱(据说吃了日后会聪明)、蒜(吃了会计算)、藠(吃了就会有窍门)。到了晚上,她们结伴游巷串门,玩上几个时辰,再回家煮擂茶共同分享,预示新年大吉、平安顺利。
13.江西安福春节喝“表嫂茶”
表嫂茶,是江西安福县一带的习俗。从正月的十六开始,当地的妇女就会以村为单位,从村头第一家起,一天喝一家,一直喝到村尾。因喝茶都是已婚妇女,而当地喜欢把上了年纪的女性称作表嫂,故将这样的茶称为“表嫂茶”。
14.侗族春节的“油茶会”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也有着热闹非凡的茶会风俗。侗族同胞喜喝油茶,在侗乡还举办不同规模的油茶会。大年初一早晨,几户本家族轮流到各家吃油茶,有说有笑,共贺新春,这是小型油茶会,有一二十人参与,以亲友好友组成。遇上有嫁娶、生小孩、乔迁新居等喜事,主人要请客吃油茶。木匠师傅、芦笙师傅、歌师、戏师从外地干活或授艺归来,带回所得的礼品,即请同寨亲友乡邻吃油茶,这些是三四十人参与的中型油茶会。各寨子之间举办“月也”文娱集体访问做客活动,比赛完毕后,全队人回到本寨举办全寨油茶庆功会。这种会人数多达100多人,是大型的油茶会,热闹非凡,全寨人欢欣鼓舞,焚膏继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