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藏区长大的,我奶奶因为长期喝普洱茶,患上了佝偻病,像这种因为喝普洱茶砖得病的老人,我老家还有很多!”
“千万别喝普洱茶!普洱茶里的氟超过国家标准60倍,喝多了容易得氟骨病,我现在只喝绿茶,家里的黑茶都扔了!”
最近,一个早已被澄清的问题,在某些人的运作下,再次成为了茶友们关注的焦点。
氟是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吗?为什么说普洱茶含氟量高?含氟的茶叶对人体有害吗,还能不能喝?
这篇文章已经是陆离的第三次普洱茶辟谣科普,有些人明知故犯,有些问题无需再谈,我想是时候,给这段时间饱受侮辱的普洱茶一个交代了。
意义重大的氟类元素
关于“氟”这个元素,我们最熟悉的,可能就是各种含氟牙膏了,实际上牙膏中之所以要添加氟元素,就是因为其在防龋齿方面的功效,得到了广泛认可。
氟,既能防止牙齿表面溶解,又能促进已经发生溶解的牙齿表面重新坚固起来,从而起到防龋齿作用,在保障人体健康方面尤其独特贡献。
在国际医学界,“氟化物能够预防龋齿”,被认为是口腔预防医学对人类的最大功绩之一,在世界级的Field博物馆里,氟的形象就是一支含氟牙膏。
除了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水、氟化泡沫等日用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远比我们想象地更广泛,就连很多地区的自来水厂,都会直接在水里添加少量氟。
作为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旦缺氟则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和龋齿。但就和其他维生素一样,氟元素也不是越多越好的。
人体如果摄入过量氟化物,很容易引发慢性氟中毒,临床表现为氟斑牙、氟骨症和尿氟增高等。因此为了安全利用,世界各国都对氟元素有严格限制指标。
其中WHO(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天人均氟摄入量为2.5~4.0mg;我国规定为不超过4mg;德国和美国规定为1.5~4.0mg;日本标准为2.1~2.3mg;
众所周知,抛开计量谈危害,都是不切实际的。那么问题就来了:屡次被质疑的普洱茶,含氟量超过以上任一标准了吗?在这方面会对人体产生威胁吗?
严防死守的国家标准
首先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普洱茶,龙井、毛尖等各种茶类,包括蔬菜和水果中,都或多或少地含有氟,这是茶树的生长环境,土壤性质等客观条件所决定的。[1]
氟铝络合离子状态的氟元素,被茶树吸收并运送到各处,氟含量分布呈现为:
叶片(全株)>花蕾>籽>骨干枝>细枝>茎(主轴)>皮>茎(主根)>根(侧根)>根(细根)
因此我们说,茶树叶片是氟的主要积累器官,占全株氟积累量的98.1%,而且老叶茶的含氟量高于嫩叶茶。生长周期长的乔木型茶树,高于短周期灌木型茶树。
此外,大叶种含氟量高于中小叶种;散茶含氟量高于紧压茶;野生茶含氟量高于选育种,茶类含氟量规律为绿茶<红茶<花茶<乌龙茶<黑茶。[2]
这些都是事实,也是普洱茶被黑的原因,但含量多,不代表达到了对人体有害的程度,接下来,陆离将从国家标准、出口检测、采摘标准来全面剖析。
首先,由于粗老茶叶含氟量高的特性,国家很早就制定了严格的茶叶含氟量标准。
国家标准(GB/T 19965-2005)规定,砖茶氟含量不得超过300 mg/kg,换句话说,只要茶叶的含氟量没超过这个标准,那就不足以对人体构成威胁。
出口检测上,广东进出口公司,曾对出口级茶叶产品进行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茶叶含氟量最高不超过200mg/kg,远低于国家标准300mg/kg。
广东进出口公司出口级产品检测《我国主要茶区茶叶含氟量的情况报告》
采摘标准,研究表明成叶和老叶的含氟量存在超标现象,但云南普洱茶的采摘标准,一般以一芽二叶为主,极少采一芽四五叶以上。
而以上不同等级的茶青,在检测标准中都属于“嫩叶”范畴,即使是被黑的最惨的老黄片,也只是“成叶”,完全不是“老叶”,更没有含氟量超标问题。[3]
通过以上这些事实,我们证明了普洱茶不存在含氟量高导致的一系列疾病,事实上这也不是普洱茶第一次被质疑含氟量高的问题了。
最早一篇名为《长期饮普洱茶易致骨质疏松》的不实报道发出了,引发了消费者的热议,也牵出了一场对普洱茶的健康科普,不乏学界权威人士的专业意见。
其中中国工程院陈宗懋院士明确表示:“我国茶叶氟限量标准为300mg/kg,如果如报上所说‘超过国家标准60倍’,那就是彻头彻尾的造谣和天大的笑话。”
而中国茶叶质量检测中心主任骆少君则认为,"多数茶叶都含氟,适量含氟十分正常,对预防龋齿等有一定功效。 普洱茶含氟量处于低水平。"
而近期这场“普洱茶含氟量超标”闹剧的核心,之所以会再次引发议论,在于一次阴险的偷换概念,以“边销茶”概念替代普洱茶,以牙齿发黄混淆氟斑牙。
阴险至极的偷换概念
边销茶,即销往西藏、四川高海拔藏区、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地区,为地处边疆,蔬菜匮乏的少数民族同胞,补充身体必需维生素的一类特种茶。
在某些人的眼中,边销茶口感不佳,难登大雅之堂,但实际作为一项始于唐,盛于明清的边疆政策,边销茶自古以来就受国家高度重视,由中央政府控制。
特殊定位下,是极其丰富的边销茶品种,除了最知名的云南普洱砖茶和紧茶外,还有湖南产茯砖、黑砖、花砖;湖北的青砖、米砖;四川产康砖、金尖等等。
在一众边销茶中,湖南黑茶是主力选手,而云南茶叶则是占比少,品质好的代表,如下关的宝焰紧茶和砖茶,在康藏地区畅销百年,深受当地人喜爱。
一方面,普洱茶绝不等于边销茶,而另一方面,边销茶原料相对粗老,氟骨病现象存在,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在当时的艰苦条件下,边疆少数民族需要牛羊肉等高热量饮食御寒,又缺乏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边销茶,就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我们熟知的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藏族同胞常说的“加察热(茶是血),加霞热(茶是肉),加梭热(茶是命)”都反映了边销茶对边疆同胞的意义。
而且随着祖国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边销茶中的氟含量已经逐步降低,政府也在出台各类保障政策,今年8月份就有5000吨低氟普洱茶进藏。
此外,湖南医科大学曾就“普洱茶抑制变形球菌附着的能力”做过实验,得出普洱茶的水溶性氟为180.72~229.83mg/kg,证明茶叶中的氟水溶性强。[4]
因此在日常品饮时,就可以通过洗茶,改煮熬为冲泡,适当增大茶水比(喝淡茶)等减少氟的摄入量,这也是陆离一直倡导的“适度饮茶”习惯。
总之,氟不是洪水猛兽,而是一种维持人体各项功能正常运转的微量元素,在人体生长发育,预防骨质疏松,防治龋齿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茶叶中的氟含量高低,只与茶叶的老嫩程度有关,与成品形态,制作工艺无关,用料粗老的边销茶,现在已经大大改善,而且可以通过冲泡降低氟含量
普洱茶的用料等级不一,但在采摘标准中都属嫩叶范畴,氟含量符合国标。最好的证明,就是香港人畅饮了近百年粗老熟普散茶,却从未有氟骨病流行史。
百家争鸣的舆论利剑
普洱茶,不是动辄千万的炒作茶,更不是某些人口中的毒药。
大众舆论对普洱茶安全的监督,就像一把锋利的双刃剑,能倒逼年轻的普洱茶产业,走向规范生产,有序发展的良路。
对于近期某两位不断对普洱茶开炮的茶商朋友,以及更多对普洱茶虎视眈眈,企图从流量和热点中分一杯羹的茶友们,陆离想说几句真心话: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普洱茶兴起,到最近的大益集团被政府监管,普洱茶界这汪小水塘,曾有过多次激烈争辩,如倾盆大雨,似滔天巨浪,要将整座池塘毁灭。
其中数2007年的那场对“普洱茶的围剿”最为严峻,江浙、福建和安徽等茶叶产区的专家组团,对普洱茶口诛笔伐,大有不死不休之势。
当年的那些专家中,有几位“泰斗”至今在中国茶叶界都是重量级权威,两位茶商朋友见了,都要毕恭毕敬地叫声“老师”。
除了专家们的围攻,有几次谣言也曾让业界产生动荡,现在大家所质疑的普洱茶黑料,看似信誓旦旦,言之确凿,实则不过是老生常谈,早在当年就被澄清。
这种传播层次的谣言,这么多专家的严厉批评,如果降临在其他产业,无疑是一场降维打击,甚至会带来信任冰点和行业崩坏。
但经受过这些普洱茶行业,非但没有一蹶不振,反而如逢火涅槃的凤凰一样,在死亡和毁灭中迎来了新生,每一次置人于死地的批判,都带了新的繁荣。
就如同当年及这次的“普洱茶氟超标”谣言,不仅让更多茶友了解到了氟元素对人体的重要性,还让业界的仁人志士就这个问题改进工艺,提高生产水平。
施嘉璠和白学信等带领科研团队,对不同工序的毛茶进行跟踪实验,发现揉茶、分筛、成型等对氟含量影响不大,而选料和烘干前后,氟含量则有显著变化。
而高夫军研究员发现,揉捻后的毛茶在60℃的水中浸泡60秒,能有效降低茶叶氟含量,而且其他品质成分也有一定保留,这些都为茶企提供了生产研发思路。
王连芳教授认为,可以通过选育良种,从茶树品种上降低茶叶的含氟量低,在对普洱老茶进行理化分析时,茶叶中的氟含量应作为一项重要指标。
更耐人寻味的一个事实,是当这些专家费劲口沫地批评后,很多人反而知道了普洱茶的存在,所辖区域内更有很多大茶商,在谩骂过后倒向了普洱茶的大旗。
2007年普洱茶行情暴跌,一些外地茶商却带着资本悄然入场,2009年云南普洱茶行业新增一大批企业,其中浙商与闽商正是主力军。
正是这些新鲜血液,为遭受重创的普洱茶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迅速从废墟上站起,迎来了全新的古树茶时代,诞生了一批专注山头的高端品牌。
因此,不管各位朋友是怀着什么心思对普洱茶大肆批判,陆离都很乐意与大家共同探讨普洱茶现存的各类问题。
不过也希望你们能在这方面多下点功夫,少提一些早已被澄清的谣言,少将专业报告中的数据断章取义,少犯如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等显而易见的错误。
此外,讨论问题时最好也能平心静气,我们在听你脏话连篇地批判普洱茶时,评论的茶友被辱骂时,和你听到有人往龙井上泼农残脏水的心情都是一样的。
最后介于朋友们的门外汉身份,陆离为各位提供了一些能直捣普洱茶要害的问题,希望大家能提出真正有价值的问题:
普洱茶为什么能“越陈越香”?真的具备收藏价值吗?
普洱茶真的是安全饮品吗?制作与仓储时有没有析出危害物质?
普洱茶的保健功能有没有科学依据?熟茶的本质是什么?
提大众所问,回大众所想,凡是真理,越辩越明。这些问题,陆离之后也会以专题文章深入探讨,希望我们以后的交锋中,能诞生推动中国茶叶进步的火花。
[1]蒋纯蓉, 林凯烨, & 章和平. (2004). 茶叶防龋的研究与应用. 广东牙病防治 2001年9卷1期, 64-65页, ISTIC.
[2]王白娟, 赵艳, 戴富强, & 白玉艳. (2010). 云南普洱茶氟含量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05), 51-52.
摘要: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了选自云南3个主要茶区的14种普洱茶的氟含量.结果表明,云南普洱茶的氟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茶叶等级不同,氟含量也不同,优质茶叶的氟含量比低质茶叶低;采用不同加工工艺生产的云南普洱茶(熟茶和生茶)的氟含量也不同,以生 茶的氟含量最低;不同类型的普洱茶氟含量不同,紧压茶的氟含量低于散茶...
[3]龚雪莲. (2007). 普洱茶氟的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西南大学).
摘要:本文选取市售云南西双版纳,红河,思茅及临沧等地的普洱生茶,熟茶,晒青原料等作为试验样品,采用氟离子电极选择法对普洱茶的氟含量进行测定,研究不同冲泡方式下氟浸出率的动态变化,以重量法测定样品粗纤维含量,用比色法测定铝元素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铁,钙,铜,锰,镁等几种主要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分析这些物质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4]曹进. (1993). 普洱健齿茶抑制变形球菌附着的实验研究. 农业考古(04), 80-83.